第五章 石破天惊圣人出(第4/13页)

闹事这就不好了,于是周东下令,举凡闹事的士兵,扒了裤子打屁股。不只是打士兵,闹事士兵的妻子,也要一块儿剥了裤子打屁股。听说了这条政策,生员孙景文飞奔到安化王府,对朱寘说:陛下,你听到了没有,周东正在外边打士兵老婆的屁股。

朱寘说:那些女人我都看过了,都是丑女人。你说这周东真是重口味儿啊,他怎么就对丑女人的屁股这么感兴趣呢?

孙景文道:陛下,你没听明白我的意思,欲起大事,此其时也。

何以见得?朱寘冷静地问道。

孙景文急得跺脚:陛下,你想啊,士兵保家卫国,自己种地还要缴加倍的租银,这已经够过分了。如今周东还要把他们的女人扒了裤子打屁股,如此奇耻大辱,士兵们岂能罢休?陛下,这正是我们发动士兵们起事的好机会啊。

朱寘道:也有几分道理,那就马上行动吧。

孙景文:……陛下,可要是行动的话,你总得拿点儿银子给我。

朱寘:……银子,唉,我是个穷王爷,家里也没多少银子,要不等咱们到了北京城,我加倍赏你,如何?

孙景文:陛下啊,你现在不拿出银子来,又怎么可能到北京登金銮殿?成大事者,你何必在乎这点儿银子呢。

好说歹说,孙景文总算是从朱寘那里弄出点儿银子来,就在家里摆下宴席,请那些受辱的将佐兵卒到他家里开吃。席间,他先故意问起众人妻子屁股上的创伤好了没有,激起众人的愤怒,然后说道:诸位,这是明摆着的事儿,大明朱氏天下,迟早必为刘瑾所篡,怪就怪当今天子德政不修,望之不似人君。唯有我们的安化王生具异相,雄才大略,有并吞天下之志。像这般天怒人怨之时,若是诸位愿意拥戴安化王登基,必然一呼百应,豪杰并起,届时诸位必然加官晋爵,又何必非要受这种肮脏气呢?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当即众人商议得当,由安化王朱寘出面,以赴宴为名,诱杀巡抚总兵等人,然后举旗起事。

到了日子,朱寘果然摆下酒宴,大会文武,众官纷纷赶到开吃,唯独大理寺少卿周东没有来。没来也没关系,正当众官员吃得满嘴流油之际,孙景文突率士卒闯入,不由分说,抡刀子照赴宴的官员脑袋上就砍,当场宰杀了巡抚、总兵、镇守太监等多名领导。然后众人呐喊一声,冲出安化王府,径奔衙司公署,逮到大理寺少卿周东,将他乱刀剁成肉泥。

朱寘发布命令:打开监狱,释放所有在押囚犯,将府衙举火焚毁,将官家库府打开——打开库府,却是怪异,里边竟然空空荡荡,一锭银子也没有。朱寘脑子不灵光,不知道这是奉命劫库之人,趁机将库中的金银财帛抢了个干干净净。无奈何,他只好将安化王府挖地三尺,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卖掉,换得的钱,用做这次起事的士兵工资和奖金——不给钱,就没人给你干活,所以造反这种事,也得是有钱人才能搞成,穷人闹腾,最多不过是个群体事件。

然后朱寘命孙景文发布檄文:清君侧,进兵北京。

造反开始了,时间是武宗五年四月初五。

意外的结局

安化王朱寘起兵造反的消息,飞报朝廷。

有书上言之凿凿地说:权奸刘瑾接到消息,隐匿不报——但刘瑾哪天接到的消息,拖延了多久,为何不报这事,却没有交代。可以断定隐匿不报之说,只是个习惯性的说法:既然刘瑾是个大权奸,那铁定是隐匿不报的。如果他不隐匿而报了,那还叫什么权奸?

实际上,这么大的事儿,谁敢隐瞒?但在奏报武宗皇帝之前,必须要证实这个消息的可靠性,万一下面哪个小官把小规模群体事件报成了造反,你不核实,岂不要弄出大错?但一旦这个消息得到几方面的相互印证,那就可以确信是真实的,这时候再奏报给武宗皇帝,也不能说迟。

确信安化王真的反了之后,武宗命令廷臣立即开会,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麻烦。廷臣开会,头一个建议就是废除审计大检查,废除刘瑾创办的盘查法。理由是正是这场审计大风暴破坏了大好局面,才导致了安化王朱寘的造反,所以审计大检查不取消,国无宁日。

刘瑾这时候才知道事情之严重,命令各地正在审计中的锦衣卫急速回京,以免再起乱子。

然后廷臣推出第二个议案,废除奖惩制度,也就是废除刘瑾创办的罚米法。正是罚米法破坏了大好局面,才导致了安化王朱寘的造反,所以罚米法不取消,国无宁日。

连各地开展审计大检查的锦衣卫都撤回来了,罚米法名存实亡,刘瑾只有认命。

全部的目的都达到了,廷臣这才说实话:实话就是大家都是混饭吃的,不敢招惹安化王朱寘。因此大家建议,将已经开革的老臣子杨一清召回,令其总制陕西、延绥、宁夏及甘凉各路军务,剿平安化王。

计算一下时间,安化王反叛是在四月初五,消息传到京城,是第三天,四月初八,然后是廷臣开会,集思广益,热烈讨论,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到了四月十五日,才任命泾阳伯神英出马。又拖了六天,才将老臣子杨一清揪出来赶场救火。扣除消息传报的三天,廷臣整整扯皮了两个星期。

所以杨一清及大太监张永,是四月二十六日才率京军三万人从北京出发,沿途浩浩荡荡,风尘仆仆,正行之间,就见前方马蹄卷尘,一名信使如飞而来:报,游击将军仇铖有表上奏。

游击将军?这个官有点儿太小了。

杨一清命人接过信使的书信,问道:怎么个情况啊?

信使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游击将军仇铖已经擒获反王朱寘,余者千人一并在押,只待大人一到,即行献俘。

真的假的?杨一清听得直眨巴眼儿,那仇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手下才几个人手?安化王朱寘既然造反,必然是深谋远虑,手下死士定然无数,岂会这么容易被摆平?

可这是真的,事实上,游击将军仇铖摆平安化王朱寘的速度与效率,已经创了世界纪录,只不过十八天的工夫,就将这场叛乱彻底平定了。

这个速度,纵然是已经晋阶到圣贤阶段的王守仁,也无法办到的。

那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仇铖,他又是如何干成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的呢?

柙中猛虎欲出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