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六章 制科考试(中)(第2/2页)

“良禽择木而栖,这无可厚非。”陈恪不在意的笑道:“吉甫自有选择之权。”

因为两人即将考试,陈恪说了会儿话,便告辞回去了。

※※※

三天后,制科考试开始了。制科是本朝最高级别的考试,名义上不限身份,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以体现天子之唯才、唯贤是举。然而想要站在崇政殿上,接受天子亲试,绝对难于上青天。

前提是,你必须得到两名以上的朝廷重臣举荐,才有资格报名参加。之后还要过三关——首先向两制,即掌内制、外制的翰林学士、知制诰,呈送平时所作策、论共五十首,由两制选取词理俱优者参加阁试……这也是苏洵逼着苏轼临时抱佛脚的原因,谁让这小子平时光顾着给花魁们填词作曲,手里一点存活都没有呢。

两制这一关过去后,接着是秘阁试六论;最后才能参加皇帝的御试。

这下大家明白,为啥两宋三百年,就二十多个考中制科的了吧?实在是太难了。

但惟其如此,才见其珍稀。能考中制科,是每一名官员的梦想……非进士的文章做得再好,也甭想通过两制那一关。所以制科号称是‘唯才是举’,实则早变成进士们的禁脔了。

到截止日为止,两制共计收到三百多人的策论,也就是一千五百份。现下的翰林学士承旨是刘敞,知制诰乃王安石,两人加班加点,用了五天时间,从中择选出五十名文辞优异者,进入下一环节的秘阁试。

公布时,陈恪发现宋端平、王韶、曾布、郏亶等人都榜上无名……可见其残酷。

当然也没有他的名字,不过倒不是他的文章入不了两制的法眼,而是他被任命为直秘阁,作为参知政事王珪、欧阳修等人的副手,同知秘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