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羯鼓声催入西凉(第3/3页)

徐铉精神一振,抚掌叹道:“掷地有声,萧大人好气魄,徐某还在咬文嚼字,大人已是出口成章了。如此气吞天地之气概,实是好文,如此一来,西域数百万汉人必然归心,太尉以为如何?”

杨浩差一点便说出“扯淡”二字,只是徐铉、萧俨都是文人,比不得武将们,随意开开玩笑也无所谓,遂摇头道:“不妥,又是胡虏,又是宵小,那将置木恩木魁,和我军中许多契丹、吐谷浑、吐蕃、回纥乃至羌人将士于何地么?”

杨浩微笑道:“契丹国有五十多个民族,为了尊重各族的习惯,笼络上下归心,以契丹族人之骄横野蛮,尚知各依其族、各依其俗,又设南院北院,妥善安置汉民,六十年下来,如今幽云十六州的汉人,是亲契丹多些,还是仍然向往中原,诸位应该知道吧?”

他换了个坐姿,又道:“再说宋国,那也是汉、苗、瑶、仡佬、壮、黎、畲等民族繁多,禁军中还有吐谷浑直、契丹直、日本直等各族的特别军种,也是一视同仁,方使他们倾心归化。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缘何?盖因万川纳之。西域不只有数百万汉人,还有数百万其他民族的人,这篇檄文一出,是把他们有心归附于我们的,也都推到了敌人的阵地上,你们说是么?”

张浦颔首道:“大帅说的是,当年张义潮义旗一举,气吞万里,顷刻间占据西域十一洲,成为凌驾于吐蕃、回纥之上的西域第一霸主,可是其后却是势力渐渐萎缩,如今他的后人只剩下瓜沙两地,苦苦挣扎了。原因就是,贬抑其他诸族,彼此间战事绵绵不绝。西域汉人深受其苦,从拥戴,渐至抛弃。”

萧俨和徐铉本是身处中原腹心的唐国旧臣,这方面的感触不深,方有此言,此刻听了杨浩所言和张浦的印证,不禁自觉冒失,点头称是。

杨浩道:“这篇檄文,第一,文风上要少用瑰丽辞藻和偏辟的字句,否则,恐怕除了本就有心归附本帅的一些博学鸿儒,看得懂的就没几个人了,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务必要简洁直白,让大数人都听得懂。 第二,檄文立意上,要强调河西走廊西域古道的重要作用。要知道,当年以河西走廊为商道,交勇东西,河西之富,富甲天下,谁不受其惠泽,如今呢?

要让所有人知道,如今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彼此征战不休,以致百十年来西域战祸连绵,各族百姓俱受其苦。人民无论贫富,尽遭战乱,被人抢掠罄尽,寸草不留,西域商道断绝,以致民无生计,西行诸城日渐萧条。而本帅就是要打通西域商道,使之尽在我军保护一下,重新振兴河西,使我西域诸族,四方百姓俱受其惠。农牧工商,所求不过温饱,这样一说,其利自见。”

他顿了一顿,又道:“萧大人所言的意思我明白,这件事,是要提上一提的,然而却不可激化矛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章,不得其传,行将湮灭,本帅出兵,这就是卫道保儒了。西域士林,也当拥护。还有,西域战乱不休,不但百姓受苦,就是佛门寺院,也多有受霸道豪强劫掠而焚毁,使得僧侣流浪四方,不得礼佛打坐的,本帅此去,自然也要保他们无忧。”

杨浩直起腰来,说道:“那些既不肯降,又不肯走的既得利益者,要打败他们,用武力就行了。可是要站稳脚跟,就必须得到所辖领土上的百姓们的拥戴。所以,我们要堂堂正正地挥师西进,不使阴谋诡计,不可不宣而战,要把我们作战的意图和决心,想要达到的目的,让说着不同民族的语言、识着不同民族的文字的西域百姓,人人都明白,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愿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

“……古道如龙,惨遭寸折。大漠风萧,敦煌离宗,玉门关外,车马凋零……,谨以至诚,宣告天下,河西陇右兵马大元帅、定难节度使、横山节度使、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杨浩气愤风云,志安社稷。今见河西之凋敝,感一身之责任,率堂堂之师,息贼安民,重辟古道,以事祥和,此大仁大义举也。令旗所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铿锵有力的檄词声中,杨浩大旗漫卷,虎贲八万,出夏州,过翰海,度黄河,越沙陀,沿长城古道,浩浩荡荡,直奔西征第一站:西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