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迟来(第3/3页)

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呢?他从来没有想过举兵造反,夺大哥的皇位,至少现在没有。天地良心,他只想凭自己立下的战功、树立的声望,和对朝野更广阔深远的影响,迫使皇兄在立储一事上慎重考虑罢了。

遍封诸将、犒赏三军之后,文武百官就上书皇帝,开始为皇帝庆功了,正如发兵之前罗公所言,不管别人立下多大的功劳,这赫赫战功的最大桂冠,是要戴在皇帝头上的。

早朝会上,三宰相率文武百官上书皇帝,请求皇帝加“一统太平”,赵匡胤拒绝了,文武百官并不意外,皇帝当然要谦让一番,于是再请,再辞。三请,三辞。

这一下文武百官可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按惯例,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皇帝辞让最多不超过两次,皇帝辞了三次,他真的不想加封号吗?

这时赵匡胤说话了:“燕、晋未复,可谓一统太平乎?”

文武百官恍然大悟,原来这位皇帝陛下又惦记上了幽云十六州和北汉国的领土,野心……啊不,雄心果真不小,只是……刚刚打下唐国,现在的大宋能连番作战么?

赵匡胤又向群臣宣布:“石敬瑭割让幽蓟以赂契丹,使一方百姓独限外境,朕甚悯之,今建封桩库,蓄积金钱,向契丹赎买我土地庶民。如其不肯,朕便以此财帛募天下勇士,俾图攻取。”

契丹如今已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契丹皇帝可不是用一堆玻璃球就能换来一个纽约的印第安酋长,蓄积百万贯钱,就能让契丹割让半壁江山?谁会相信赵匡胤这番鬼话,谁会相信契丹皇帝会蠢到要鸡蛋,而交出生蛋鸡?人人都明白,这不过是赵匡胤一个“我要仁至义尽”的幌子,幽云十六州,他是一定要打下来的。

只不过,宋刚刚立过十年有余,刚刚吞并了整个中原沃土,他需要时间消化这些新占有的领土,安抚那里的百姓,休养自己的军队,暂时,他是无意与契丹开战的,要把那封桩库蓄满军费,也需要几年时间不是?

赵光义听了摩拳擦掌,非常希望北伐之战能再度由他领军。他从来没有亲自带过兵,伐唐是第一次,这一战下来,他发觉打仗也不过如此,在训练有素、准备精良的大宋禁军铁蹄下,敌人根本不堪一击,如果北伐的战功再能被他抢到的,那这个皇位继承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从他手里抢走。

可是,兴奋之余,他完全没有注意高踞御座上的那位皇兄向他投来的若有深意的一瞥。赵匡胤,已经准备向这位亲兄弟的问鼎之心发动反击了……

敬业的杨浩一大早就赶到鸿胪寺报到了。

初承破瓜的妙妙怎堪他的杀伐,妙妙在他身下,化作了一汪水、化作了一摊泥,可杨浩还没发挥出三分之一的战斗力呢。他怜惜妙妙稚龄幼体,生怕她身子娇嫩难以承受,却也不敢只图自己尽兴伤了她,这一来无穷的精力只好消磨在工作当中。

一个上午,杨浩看遍了这段时间所有与契丹有关的消息情报与国书往来,不出所料,这段时间因为契丹内乱,萧后也想息事宁人,暂与宋国方面议和,所以口气异常平和,而宋国正在南伐,同样没有北进之心,双方都有和平解决争端的意思,对山东方面让契丹吃了一个暗亏的事,双方已经和解的差不多了,如果杨浩想要出使契丹,暂时没有借口可循。

杨浩暗想:“不出所料,看来预先派穆羽去雁门关是去对了,找不到借口,我就自己制造一个借口,以契丹和宋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制造的冲突绝对可以在可控范围内仍旧以和平手段来解决,这是符合双方利益的。我是鸿胪少卿,契丹叛乱的庆王之子又是‘死’在我的手上,我将是出使契丹面见萧后的最佳人选。”

他正琢磨着,焦海涛跑了进来,兴冲冲地道:“哈哈,大人,果不其然,果不其然,大人一来,好事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