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金融改制,工业正起(第2/2页)

王之彦道:“少银钱没什么,南洋米业可以用银钱入份子,也可以通过南洋银行给你放贷钱,年息一分九厘。”

前者是盐业生意的老套路,现在张三旺的生意,还有两成是新组的江南盐业的份子。而后者则是新法子,张三旺心头一喜,能给他们江南人放贷了?年息才一分九厘,江南民贷最低都是一年三分。

王之彦点头:“没错,你们江南商代现在不仅可以在龙门的各家银行办贷,还可以在银行和票行办银票和汇票。”

张三旺喜上加喜,银票也就是银行券,各家银行所发,汇票则是行间结算。之前这些业务,都只针对英华商家,对他们江南人可不开放。他作生意时,王之彦对他可以用银票汇票结算,他对下家却只能现银交割。如果他也能开银票和汇票,跟下家都免了来往现银的麻烦,那可是极大的便利。

张三旺恭谨地再问:“先生您看,我是继续用福兴银行呢,还是选其他银行?”

王之彦的真正东家是盛良盐业,在福兴银行有份子,所以盐代早前都将现银存入福兴银行。但说到具体生意,王之彦身为最早进入江南的工商人士,也有自己的一番生意。各家银行都在拉现银存单,保不定王之彦是想让张三旺换银行。

王之彦摇头:“无所谓了,之前两院刚核定过了《银行法》,开始推联票,这种联票在哪家银行都能兑付,最适合你们这些作小生意的。”

联票……

张三旺没太懂,思绪也被后一句话拉住了,小生意……自己加上下家,每年十几万两的流水,在王先生眼里也就是小生意,大人物就是大人物啊。

在石门县人眼里,张三旺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而在王之彦眼里,他也就是个普通的渠道商。当然,在江南行营的眼里,江南盐业,也只是一个小角色,而到了英华朝堂,跟布局全国的金融新制相比,江南也只是地方一角而已。

圣道九年四月,《银行法》在英华施行,一种叫做“联票”的小额定额银票开始在国内流通,江南行营也发布了《银行法江南条例》,将其推入江南。这种印刷精美,纸张厚韧,绝难仿制的银票,分为一两、十两、百两三种,属于见票即付的不记名通用银行券。这看起来像是元明时的钱钞,但背后的运转机制却大不一样,这是国家牵头,民间分责,上下一体推动的信用货币。

这种银票是英华银行联合所有民间银行推行的,初发五千万两,与各银行的银票汇票业务并存。英华银行要求所有民间银行在英华银行存下两千万两现银,以备现银不足以兑付时,可由英华银行汇票进行转兑。

民间银行欣然接受这一法令,根据法令,英华银行将退出民间业务,作为一家管银行的银行存在。

这项法令是计司早在几年前就拟定好的,但因为各业蓬勃发展,对银钱来往的状况一直掌握不足,心里没底,没有机会实施。眼下趁天灾四起,工业勃发的关口,以金融改制为门,进行国家经济的整体调控,正当其时。

而在江南,资本大潮随着这项法令的颁布,联票的推行,轰然涌入,将原本商货殖民的步伐,进一步推动到资本殖民的阶段。之前几乎所有商代都仰赖英华资本周转,而现在,联票的流动,将更多江南银钱,卷入到了英华的各家银行,由此命脉也交到了英华金融的手中。

这是江南大潮的第一步,在李肆前世,欧罗巴列强从资本层面侵蚀华夏,都是以这一步而入。买办之所以会成为买办,完全为列强效力,是因为他们欠列强各家公司的钱,是因为没有列强各家公司提供周转资金,他们就无法作生意,无法讨生活。

现在,江南商代,甚至江南商代的下家,那些来往于乡间街市,将各项商货组织起来,或外卖,或内销的商人们,他们也成了这样的买办,他们都得靠着英华资本活着。

这还仅仅只是商人的一面,在另一面,不止是江南商人,连英华商人都开始感觉到,他们渐渐难以主宰资本,一个新的怪兽正在崛起,正蹲在了他们的脑袋上,把他们变为下家,他们还得仰受这头怪兽的鼻息,这就是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