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我就是私心作祟

虽是归心似箭,但真到离开时,严三娘还是恋恋不舍。东路诸将,萧胜和吴崖是松了口气,其他人却满心失落,他们还盼着多沾一些这位巾帼红颜的荣光。“咏春单骑降云霄”的说书段子已经传开,南溪一战的段子正在编,尽管这一战不是严三娘亲自指挥,可从吴崖到基层士兵,都想把功劳归在她身上,这样他们自己才觉得脸上更有光彩。

眼见来接严三娘的是广东无人不知的活菩萨盘大姑,乘坐的马车也是特制型号,本是传言的消息,在众人心中也成为定论。望着车影,众人都带着丝兴奋地低语议论,萧胜展起欣慰的笑容,他可是有望当叔叔了。

回到广州已是二月二十,半是忐忑半是惶急地进到天王府后院,在书房里见到分别两个来月的李肆,严三娘骤然落泪。

从侧面看去,李肆瘦了,瘦得厉害,眉宇间蒙着一层明显的憔悴之气,他正端坐书案,奋笔疾书,手旁还堆满了公文籍档。

没注意到脚步声,反倒是低低的抽泣牵动了李肆的注意力,转头看去,他的三娘正俏生生倚在门边,双目含泪地看着他。

“哟,大将军回朝了啊……”

李肆眉头舒展开,微笑着起身招手,严三娘两步冲入他怀里,感受着再熟悉不过的伊人气息,李肆却是哎哟一声:“别跳!别跑!你现在可是一人两命呢!”

严三娘扑哧笑了,果然如盘金铃所说,这家伙可比自己还紧张。

当然紧张了,努力两辈子才得来的希望,李肆都恨不得现在就把三娘绑到床上去保胎。也不管光天化日,不理会这里是书房,李肆霸道地把手探入严三娘的小衣,抚着她依旧平坦紧实的小腹,想确认那个还只能叫“胚胎”的小生命的存在。

“金铃姐推算说可能是男的……”

见着李肆脸上的忧愁不翼而飞,严三娘舍不得给他泼冷水,提醒他这肚子怎么也得三四个月后才有明显变化,甚至她都希望这时间赶紧过去,挺着个大肚子,能时时缓解他的心绪。

“男女都一样……”

轮到李肆安慰她了,就医学而言,盘金铃还得算他的半个徒弟呢,那点道行他可清楚,多半是故意哄严三娘的。

两人紧紧相拥,不知过了多时,李肆才捏住了严三娘的鼻头,认真地说:“从今天开始,禁足!不止为你肚子里的小家伙,还为的是啥,你自己清楚!”

严三娘学着关蒄嘟嘴,然后就被李肆紧紧吻住,唇舌相交间,三娘的自责、道歉、关切满满传递给李肆,得来李肆满足和怜惜的低喟。

“有得你在身边,这一仗我绝对能赢得利落!”

唇分之后,见三娘眉宇间又游上忧虑,李肆自信地笑了。

严三娘在外领军两月,他在广州也跟粤商总会打了快个月的仗。期间种种挫折难以言表,情绪最低沉的时候,还抽了龙高山的军鞭,只为这家伙竭力阻止他“微服私访”,他不过是心情郁闷,想就带着两三个贴身侍卫去闹市区逛逛而已。

这两个月是他四五年来最难熬的时期,比一年前对阵胤禛还要艰辛。无数次他都想放弃了,干脆如何如何的念头就在脑子里翻腾,却还是被他生生压了下来,就靠着他那个信念:毒树结不了善果,他的目标不止是要推翻满清。

他缺钱,很缺,从没有这样缺过。

地方府县的政府花费,在他推动的政务变革方案之下,已经不成问题,养官的银子大致有了着落。虽然官府下乡的架子很大,但也是随着财政调整一步步施行的,县乡公局拉扯起来后,官府才会落到基层,收支都是同步进行。

愁的是养军的银子,加上筹备中的陆军第四军,今年他的野战陆军会增到接近两万五千人,薪饷军械各类常时开支加起来,一月就得接近三十万两,再加上战争开销和海军的军费,以及由绿营汛塘转化来的内卫预备兵体系,军费一项,他的年开销超过四百万两!

他所立之英华新国,当然还不能只是养官和养军,公共事业也需要投入,草创之初,还说不上搞什么大工程,至少教育、医疗和一些基础公共设施,比如港口和道路,必须得有所投入。

此外天王府行使中央政府职能,花销也是不菲,这部分算上,李肆的中央预算为五百万两,这还是紧之又紧的状况。

如果算上全给地方的地丁银,以及基层政府全搭起来后的满额运转费用,李肆这英华一国,每年要在广东“聚敛”至少八百万两银子。

这就是强军和政务变革要付出的成本,而其中一般民众要负担的,就是地方政府要筹措的三百万两,剩下五百万两,得靠李肆自己想办法。

粤商总会是李肆的希望,在过去一年里,正式的会费加上义捐,粤商总会给他的支持是二百万两银子。年头翻过,李肆掌握广东全省,还占了广西小半,他也希望粤商总会的贡献能翻倍,达到四百万两。

四百万两初听惊人,可分摊在粤商总会近千大商户身上,就算不了什么了。拜李肆以工商起家,外加三江票行的拓展所赐,广东一省的工商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毫无遮掩,也使得他能将往日在清廷治下深藏不露的众多巨豪挖出来。

剩下的一百万两,由他自己的产业来弥补。以前大批用于应对清廷官府的人员浮出水面,进入到英华政府体系后,以青田公司为纽带所牵起的产业群已经进入盈利阶段,三江票行、三江投资、佛山钢铁、东莞机械等主力产业就能带来至少五十万两银子的纯利,而玻璃、水泥以及“黄埔开发公司”的盈利也能有所指望,自家产业一百万两盈利可以期待,但要全用在国务上,却是有些苦了和他分股的相关股东。

和他相关的股东可以说服,可以劝抚,毕竟都是跟着他起事的核心骨干,已经在英华一朝中享得了利益,将自家产业的盈余用来投资这桩长期事业,也没什么怨言。可粤商总会,却有了自己的声音。

这一个多月来,让李肆头疼的问题有两个,总结而言,都不是银子数目的问题。四百万两这数目,确实不算什么,可粤商总会却有了两层要求,这是它们投资李肆,投资新朝的最初动机,李肆不得不认真审视。

第一层要求,就是公平,李肆在蛰伏期间,是按定额会费摊派到粤商总会会员身上,虽然这定额按照财力状况和所处行业等指标划分了等级,力求做到公平,但终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商税目。

李肆立国后,粤商总会里就有人出声,要求将会费转变为正式的一国工商税。这要求很合理,以前的会费,那是不管经营状况的固定数额,而依照公平原则,历来都是做多大生意,就纳多少银子。历代朝廷都做不到实质公平,但形式上要做到公平,否则也不至于开列繁杂的税则。李肆以工商立国,就算大家还指望不上实质公平,可你也不能开历史倒车,连形式公平都做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