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 猛将之志(第2/3页)

李膑道:“田将军这提议让人钦佩,只是若两支军马都去了,若有闪失,恐怕我军会重新陷入更大的困境!”

眼下银枪敢死营已经被视为北轮台城最强野战精锐,若与田浩部都去救慕容春华而出事,则唐军不但士气要受到打击,而且会再一次陷入无野战之兵可用的可怕境地。

郭师庸也自踌躇,郭威道:“此事确实有风险,不过敌众我寡之下,兵力宁可集聚,不可分散。要么就不要去救副都督,若要去救,便得集中全力去救。若怕闪失,便是一半精锐也去不得的!”

马继荣看了一眼郭威,道:“郭将军所言有理!我亦以为,要么不救,若要去救就当狮子搏兔用全力!”

郭师庸迟疑着,看看西面又冒起的两股浓烟,一握拳头,道:“好!救人!”

当晚回城整顿,以银枪敢死营为主力,并田浩所部,又从马继荣部下中抽出数百兵马,合为三千人,以杨信为主将,田浩为行军司马,徐从适为副将——对这等人事安排田浩的部下竟然都无意见,这些岭西老兵的胸襟亦如他们的主将一般宽广。

三千人都予酒予肉,饱餐一顿,又让他们各自安歇,郭师庸道:“你们自顾休息,今晚就算回纥来攻也不必理会!”

不料这个晚上却平静地有些出奇,第二日旭日初升,杨信先爬起来抹擦银枪,徐从适走近道:“元帅既见我们这边的烽火,只要不被拦住肯定会星夜赶回,迟得一日,回纥人的境况就危险三分,但萨图克从昨天黄昏到现在竟然都未行动,这动止有异,只怕今天此去肯定会有陷阱!”他压低了声音道:“其实我们就这样与回纥耗着也就算了,何必甘冒奇险去救慕容春华?这样耗着,就算东面慕容春华出了大危险,也不过折了他一部,好过将我们这边的小小优势也跟着断送了。”

杨信却道:“在昨日之前,对于大军决策我们都说不上话,空自议论也无用,但如今却不同了,你且说说这次杨都督出发去袭河谷却被包围,还有张元帅赶去增援以至于后方空虚,究竟是否出于失误?”

徐从适道:“你既然问我这话,想必心中必有主张。”

杨信道:“咱们虽然来自中原,但家族都在边疆,我汉家对付漠北胡虏,最难对付的是什么,想必你应该很清楚。”

“胡虏最难对付的,自然是倏来倏去,来去无踪。”徐从适道:“我将求战而彼不战,我稍有松懈则彼趁机突入,我若出击,则彼遁入边远,让我们难以追袭。若要大举追击,则必须广派兵力,穷搜大漠草原,用兵时短则必然无功,兵事旷日持久则国库空虚,国库空虚则内患又生,所谓戎狄易败而难灭——这是对付胡虏最麻烦的地方。”

“是啊,易败而难灭,”杨信道:“这是我汉家对付胡人千古难解之难题。从李牧到霍去病,其所以能够建立奇功,都不在于破敌,而在于歼敌!”

徐从适道:“你是说,元帅和都督这次中计是故意的?”

“是不是故意的,咱们也说不清楚,但现在我们确实有一个机会与回纥全面决战!”杨信道:“我听说后方已经在举债度日了。若此战无功而毕,让回纥退入岭西,让契丹退入漠北,诚然,回纥这个冬天只怕得饿殍遍野,契丹也将威望大损,但我们呢?怕是数年之内,也再没有力气组织起像这次这样的大军征伐了吧。三方仍然是三败俱伤,而赢家,就是没参与此次战争的人。”

徐从适嗯了一声,没有接口,但已经明白杨信的意思。

此次的结局如果真是契丹东撤,回纥西退,在回纥人主力未损的情况下,唐军可未必能够继续冒着严寒远征岭西,当然要想进入漠北就更难了。回纥人无功而返,国力势必大落,甚至萨图克的地位也将动摇,然而灭族却未必至于,那时候西域很可能会继续维持着战前的格局,有所变化的只是契丹、天策、回纥同时削弱,而与此同时,后唐却势必趁机坐大!

天下国势之消长是有叠加效应的,一旦后唐得到天下之望,则各种人才、资源都会朝中原汇聚,进一步加强洛阳方面的优势。

“我之削,便是敌之强!”杨信道:“我天策军之劲敌,可不止是契丹、回纥而已!”

徐从适听他说到“我天策军”时,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有些拗耳,但也知道杨信所言不错。

三流兵将,只能注意到眼前的战斗,二流将领会考虑到整个战局,而有着一流资质的奇才,却能见微知著,在战争中还将眼光放到整个天下!

天策政权如今和后唐政权虽然处在蜜月期,但这种友好不见得真能永远持续下去,双方明里是盟友,暗中也是劲敌,作为天策军的最高统帅,张迈要考虑的显然不止是北庭这场战役的胜败,更要考虑诸国军政格局的消长!

如果这场仗天策军只是将漠北、岭西的胡马击退,而导致天策军实力锐减,且面对后唐时优势大失,那么对张迈而言,这场仗将是战胜之败!

杨信道:“所以我觉得如今的局面,不管是元帅有意造就,还是无意形成,都不能放过眼下这个机会!我们应该设法将回纥拖死在这里,就算冒一点险,也要让他们泥足深陷无法抽身,否则若让回纥有进退的余裕的话,他们一见元帅回援就逃之夭夭,那样局面仍然不足以致全胜之局!”

徐从适道:“所以你是打算配合你所认为的这个大势了?”

“我觉得,郭威将军应该是有意配合的。”杨信说道:“所以我想配合郭将军!”

“但是你知不知道,这样的局面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徐从适道:“在元帅那里,是要用局部的冒险来博一个全胜,而在我们这里,可就是拿我们的性命来赌!在元帅那里,他最多只是失去了部分军力,失去了若干部下,但在我们这里,一个不小心,我们的命都要送掉的!”

“那又怎么样!”杨信慨然道:“这次我有三千铁甲骑兵精锐,便是冲入十万大军之中也有机会杀回来!此去援救慕容副都督,未必就无法全身而退!将士既赴边关,就当有马革裹尸之准备!”他却拍了拍徐从适的肩膀,道:“但你若还有回家的打算,我就不勉强你了,回头我会帮你找个理由让你留下。”

这时郭师庸已经传令让杨信准备出发,徐从适站在城墙边上发呆,想着过去的种种,想着此来的任务,想着进入安陇之后的际遇,想着与杨信的兄弟之情,心中去留不定。

杨信却已经集合兵马,郭师庸又将自己备用的千里镜送了给他,道:“路上好看道路,免受埋伏。”重视之心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