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戮胡十万成我名(第2/3页)

类似的事情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发生了十几次以后,疏勒的市民才渐渐习惯。

“看来,这位张特使,和博格拉汗、胡沙加尔他们都不一样啊。传说中大唐的皇帝爱民如子,看来也许是真的。”

也有腹黑者如毕克私下和莫贺议论说这个张特使是在收买人心,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博格拉汗也好,胡沙加尔也好,平时都是住在围墙高耸的府邸之中,平民家的破屋烂帐篷,他们是绝对不会踏足的。收买人心?萨图克等崇尚的是马刀与武力,贱民们是用来统治的而不是用来收买的,所以他们心目中根本就没有这种概念。

但张迈毕竟与他们以往认识的来自草原的霸主不同,对张迈来说,偶尔到民众中间走走,除了了解一下治下民生之外,也是一件蛮惬意的事情,而唐军的高层几乎个个出身寒苦,就算是杨定国、郭洛等所谓的世家也都是有其文武传统而无有过财富享受,至于石拔等人本来就是奴隶,和下层民众几乎没有心理距离,在张迈有意识的亲民政策的导引下,安西唐军进入疏勒之后非但没有和民众隔离起来,反而以各自的方式融入到疏勒的市井生活之中。

入春以后,随着回纥军重新进入,一些商人觉得自己去年被唐军的宣传骗了!

“原来他们根本就还没有打败博格拉汗的主力!”这让他们中的一批人心里多了一些担忧,口里也忍不住爆出一些怨言。然而商人们的这些怨望却已经无法影响到底层的百姓,张迈的到来,让他们第一次感到生存似乎有了保障,贫困的问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但至少去年那个寒冷个冬天里,在张迈接掌了疏勒以后,全城就没冻死过一个人,也没饿死过一个人。

二月初十,张迈正式发布了战时供给令,明确从即日起,全城已经登记在册者每日都可以到本区指定的粮店购买定额的口粮,价钱与平时的粮价持平,军眷、奴隶以及城内八千二百五十九个赤贫者,其口粮则将由大都护府统一分配。

这条战时供给令发布的同时,也官方地说明了发布这道命令的原因:回纥的军队已经越过葛罗岭山口,入侵疏勒地区了。同时这道命令的末尾还告诉疏勒的民众,从即日起每天午时左右都会有相关官吏到官粮店向百姓说明外间的最新战况。

眼看又要打仗,说疏勒的百姓不紧张那是假的,每一天官粮店传出来的官方战报,都是整个疏勒的民众最关注的消息,但他们却没有产生回纥统治期间唐军逼城时的那种恐慌,因为回纥军虽然逼近,却老是打败仗,一下子被杨中郎打得人仰马翻,一下子又遭遇到了唐都尉的突袭。而且早听入城的农夫说,疏勒城之外的地方都已清野,博格拉汗的大军来的大军越多,军粮肯定会越发吃紧,等挨到没粮食了,还不得乖乖退走?

这些用兵的道理,许多民众本来也是不懂的,不过普法寺旁边一家新开的茶楼里却多了一个会说变文的和尚,专门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说战况,由于这个和尚的存在,即便是在这样的非常时期,这家茶楼也人满为患。

二月十五,普法寺众僧集合,开了一场法会为郭汾祈福,阿维斯陀神庙和十字寺也有类似的活动,有多事的民众一打听,才知道是郭少夫人怀孕了!张迈委托了诸教寺庙为妻儿祈福。

这一天张迈是亲自从家中赶往普法寺替妻子礼佛,沿途唐军的军眷一万多人从钦差府一直到普法寺夹道恭喜,张迈在汗血王座上拱手答谢,招摇过市,满脸的春风笑意,疏勒是市民望见也无不替他高兴。

张特使家的这些事情让许多民众觉得,特使好像半点都不将即将到来的博格拉汗大军放在心上,似乎仍然在过他的日子。

农历二月的春风带着暖意,吹拂开了一些在寒冬中关闭了的店门,回纥军尚在百里之外,疏勒四门都还没有关上,晚上的巡逻虽然严格了许多,但白天却还可以自由活动,进入下旬的第一天,西门忽然传来了消息,却是有一批俘虏被押解入城了。

俘虏的人数不多,只有几十人,个个灰头土脸,极为狼狈,但市民们听到后却都爆发出了欢呼!

“有张特使在呢,有唐军在呢,怕什么,他们一定会保护我们的!”这一天茶楼的和尚下了这样的结论。

“保护我们!”

舆论不知不觉在改变着,胡沙加尔统治时期大部分民众都将回纥与唐军之间的争斗看作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这时却仿佛有了转变,就连还寄住在王二嫂子家里的珊雅也不希望看见回纥战胜,尽管在唐军接掌疏勒之后她的生活情况一落千丈,但在这座城里,她已经生存了下来,并找到了新的希望。

不过这一天的钦差府内,气氛却是异常沉重。

“消息,确定么?”

郭洛的声音颤抖着,几乎无法保持镇定。

“是安九的拷问。”郭师庸很不愿意这话由自己口中说出来,但在这个时候,又有谁比他更适合呢?“他分开拷问了二十个人,不同身份,不同种族,但得到的消息,都是一样的。”

钦差府内哗的一声,一下子爆发出了哭声。

大都护殉国了!

大都护殉国了!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悲痛仍然无法抑制。

郭洛郭汾兄妹自不必说,其他的兵将,只要是新碎叶城的老兄弟,谁未曾受过郭大都护的恩惠照顾呢?

哭声从钦差府中传出,不久便蔓延了全城,王二嫂子也哭得撕心裂肺的,不仅因为郭师道,更因为她的父亲也跟在郭师道身边,王二嫂子熟悉乃父性格,知道郭师道既然殉国,则她父亲也必然无幸了。

珊雅在旁边看这个向来坚强的大嫂子哭成这样,一边安慰,一边问起缘故,王二嫂子一边哭泣,一边诉说,听得珊雅也忍不住为那位未曾谋面的郭老都护难过,心道:“他们一路走来,得到眼前的辉煌,原来背后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暗想如果换了自己在怛罗斯时,能否牺牲小我来成全亲人呢?珊雅不知道。

她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了宁远国遗民遗臣多年来的夙愿,在进入库巴的时候,珊雅的年纪还小,所以在更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她的记忆已经模糊了,但这时被唐军的故事触发,却勾起了儿时还存留着的一些模糊回忆。

“父王当初同意让哥哥前往库巴,皈依天方教,是否其实是为了借助圣战者的力量复国?”

“也许父王当年也像这位郭老都护一样,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为了我们的故国,也为了我们这些后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