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落幕前夕的喧嚣(第2/10页)

连大妓院这种招数都想出来了,可知此时的光复会是何等的穷途窘迫。

总之是病急乱投医!

可不管怎么说,两个组织的领导人都弄不到钱,并且都认为自己之所以弄不到钱,是因为对方搞的鬼……

于是继续相互攻击。

在新的一轮攻击行为中,孙文的同盟会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概因同盟会中的许多成员确实有点不像话,胡吃海塞的有,狂嫖滥赌的有,至于这些人是谁,限于面子,大家吵架的时候就尽量不提名字……

最要命的是,光复会在中国已经搞过了一轮又一轮,每一轮都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反响,同盟会这边却是磨磨叽叽,好不容易有个倪映典舍生赴义,偏偏又是被同是同盟会的童长标干掉的,弄得同盟会这边有嘴说不清,尴尬万分。

当倒孙狂潮再度涌起的时候,同盟会这边近乎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埋伏了起来,听着陶成章大骂孙文。骂吧骂吧,反正骂不死人……

就这样骂着骂着,终于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

汪精卫!

他说:我要回国行刺。

同盟会终于有人站出来了。

胡汉民却吓坏了,他极力劝阻汪精卫放弃这个想法,但是汪精卫话已出口,誓难再回。

万般无奈之下,胡汉民急忙去找孙文,对孙文说:汪精卫并非刺杀型的人才,而是宣传型的,派他回国搞刺杀,不合适。

孙文一言不发。

他为什么不说话?

很简单,你说汪精卫不合适,那麻烦你找出一个合适的来!

谁去谁合适,这世道从来如此。

【03.无定向刺杀】

为什么同盟会数千人,临到正式场合只有一个汪精卫出来呢?

这个理由解释清楚,可能会让人很失望。

因为汪精卫这个人,比较清纯,说透了也就是有点宝气。别人加入同盟会,给自己的定位都是做好后勤工作,一线的工作,诸如刺杀或是起义,就交给别的兄弟了,陶成章爱骂他们就随他骂去,不理他就是了——背黑锅我来,牺牲你去。唯独这个汪精卫比较爱较真,脸皮薄,让陶成章骂了几句,就受不了了。

受不了骂,那就担当起救国的重任吧!

汪精卫准备行动,这时候他收到了一桩美妙的礼物。

南洋华侨富商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把自己当礼物送给了汪精卫。

陈璧君是同盟会中年龄不大的少女,素有“肥环”之称,体型略胖,但美貌可爱,她痴恋汪精卫非止一日,奈何汪精卫这个怪人,声称革命不成功,不言男女情事,但他现在要去搞刺杀,这是有死无生的活儿,所以儿女私情这事,也就由不得他了。

汪精卫与陈璧君的恋情,冲淡了革命时代的血腥气味,带给人无尽的联想,更因为这二人男的风仪无双,女的貌美惊人,双方均是才貌双全,更兼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等于无形中替革命党做了一个大大的广告,让同盟会以无限光彩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于是汪精卫开始组建一支小规模的暗杀团,计划四名成员:

负责刺杀行动的是汪精卫、黄复生两人。

负责研究炸弹的是喻培伦。

应该是负责东京外联事务的黎仲实——因为暗杀团在东京成立的时候有他一个,等暗杀团开始行动了,这老兄却是低调得紧。

但是这支小小的暗杀团迅速扩张,先是陈璧君主动加入进来了,她愿意与汪精卫共同赴死。

然后又有两名烈血女子曾醒、方君瑛也加入了进来,刺杀团人数达到了七人。

暗杀计划第一步:研究炸弹。

临到决定暗杀,才开始研究炸弹,可见同盟会的机构设置大有问题,那孙文怎么不早点成立一个军械研究部门呢?

估计还是因为没钱,不过如果有钱的话,什么先进的炸弹买不来?谁还会再花费心思从零开始起步研究呢?

不管怎么说,折腾到最后,喻培伦的炸弹终于研究出名堂来了。

然后是计划的第二步:谁能弄点路费来?

路费?

路费难道不应该同盟会给出吗?

同盟会哪儿来的钱,你的一切革命行动,统统都是费用自理,这才是革命者最难的。

幸好这里还有一个富商的女儿陈璧君,钱的事儿,就麻烦这丫头了。

陈璧君回到家,骗过爹妈,弄出一笔钱来,这样刺杀团的活动经费就解决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你要是模样长得丑,连革命都无从革起,至少你遇不到像陈璧君这样又美貌又愿意为你掏钱的革命伴侣。

革命也是桩花钱的苦活儿啊,这事,只有革命家心里最清楚。

经费有了,就是计划的第三步:写信给亲朋好友诀别。这又对革命者的素质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你文笔要好,文笔太差,你革了半天的命,大家还以为你是个普通刑事犯罪分子呢。

信写好了,就是计划的第四步:选择目标。

选择谁呢?

当然是时下朝廷中风头最健的人物。

这个人是谁?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这厮刚刚派人把倪映典的起义摆平,是同盟会最痛恨的人物,而且炸他汪精卫还有一个优势——早在汪精卫赴日之前,他曾经因为才华出众,被李准聘为了家庭教师,所以杀李准,对汪精卫来说应该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但是李准很快被排除了,因为据说端方来了,于是大家改了主意,准备暗杀端方。

但是目标端方很快也被放弃掉,因为胡汉民来了,胡汉民强烈要求汪精卫留在香港,或是返回东京,就这么一要求,时间又耽误了,端方那厮早已不知去向,于是暗杀团再次改变目标。

去北京吧,逮着谁算谁倒霉。

最后暗杀团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

【04.不要搞恐怖主义】

汪精卫、陈璧君、黄复生与喻培伦,刺杀团一行四人进了北京城。

先开一家照相馆,弄个正当职业做掩护。

恰好载涛、载洵两个王爷刚刚赴欧洲考察海军回来,这算是国内一件大事,那暗杀团也就不挑挑拣拣了,就炸这哥俩儿了。

到了日子,汪精卫和黄复生两人兴冲冲地携了炸弹,赶到前门火车站。到了地方一看,好家伙,只见密麻麻黑压压满世界的顶戴花翎、黄袍马褂,原来是前来接站的各级领导官员。这么多清廷官员,到底哪两个才是载涛和载洵呢?

汪精卫不认识,黄复生也不认识。

不认识怎么办?

这里有这么多的高级领导,随便把炸弹一扔,就能收到石破天惊之效,如何?

不不不,革命党人只炸明确的目标,逮谁炸谁,那是恐怖主义,是错误的,是极不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