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最后一批来客(第2/7页)

当所有人都无能为力的时候,正是英雄好汉大显身手的时机,只有口袋瘫瘪下去的时候,放在里面的锥子才能脱颖而出;只有人气低迷,交易萎缩的时候,才是炒股高手大显伸手的时候。在被驱逐的官员当中,无论从那方面讲李斯都能算得上是精英,他的出身、他的学识、他的才干、他的志向、他目前的地位都是同行人中的佼佼者。因此李斯认为自己有必要改变秦王的想法,为自己,也为了与他同命相连的人。

李斯的奋斗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据说他从政的灵感来源于两只老鼠。从这方面讲他与迪兹尼的经历倒有几分相似,不过迪兹尼从老鼠身上得到的是艺术形象,而李斯从老鼠身上看到的是“心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人生哲学。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李斯在楚国的上蔡当一名小小的公务员,他娶了媳妇,生了儿子,有稳定的收入和工作,日复一日过着单调而重复的生活。这样的生存环境对庸人而言胜似天堂,他们经常用“平平淡淡就是真”进行自我安慰。可是李斯是一匹还不为外人所知的千里马、而且是黑色的。他从生活中享受不到幸福,这里只有漫漫的无聊抽丝剥茧般消磨着青春,只有无尽的空虚无时无刻腐蚀着生命。想起外面的战天斗地的世界,李斯内心就泛起一阵狂热,但所能做的不过是急匆匆地原地绕圈,手足无措地四处抓狂,没有人的时候大概也会学两声狼叫。可是周围的环境无声地提醒他,喂,老兄,这里是上蔡!顿时,李斯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有一天,李斯去厕所大便,当他蹲在茅坑上发呆的时候,忽然听见茅坑下面瑟瑟作响。李斯低头一看,只见茅坑里面有两只肮脏的老鼠在搞活动,它们的神情既紧张又兴奋,兴奋是由于天上掉“馅饼”,紧张是担心馅饼砸到身上。两只老鼠的滑稽形象刺激了正在发呆的李斯,他想起了它们在公家仓库里的同类,那里的老鼠从不为食物发愁,居住的环境也非常卫生。

李斯同学想来喜欢思考一些人生哲理。仓库里的老鼠食人之所食,而厕所里的老鼠却食人之所泻,同在一个种族为什么处于食物链的上下两层呢?这个生物学上的特殊现象引起了李斯的好奇心。细想之下,李斯明白了这一切都是环境惹得祸。进而李斯又将这一生物学现象推广到社会学领域,环境能影响老鼠的价值取向,当然也能够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得出这个结论后,李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茅坑里的两只小老鼠深深地烙在他的脑海,永久性地成为鞭笞他努力向前的反面教材。在以后无数的艰难时刻,李斯一想到当年茅坑中的两只小老鼠,便不敢松懈。

而眼下李斯要做的是辞职。在亲朋好友,同事族人异样的目光下,李斯坚决地推掉了工作,而后打点盘缠,走上了周游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斯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深信不疑,但他也知道自己目前也还只是一块未经打磨的宝玉。因而李斯没有直接去游说诸侯,而是先去拜访名师,准备进行系统、正规地学习。

无须远行,在楚国的兰陵郡就有一位名师,荀子是也。说起荀子,他可是大有来头。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在文化圣地“稷下”之宫混得很是不错,曾经三次担任“祭酒”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学会主席。后来又四处游走,到过赵国和秦国,在秦国荀子还见到了秦昭王,并给予秦国高度评价。在赵国,荀子曾经于楚国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谈论军事思想。春申君在楚国当政之后,荀子又在春申君的支持下在兰陵为令。春申君失势之后,荀子退出政坛,专心教学,教学基地就设在兰陵,就是李斯想要去的地方。在思想上,荀子既属于儒家又属于法家,他强调礼教的作用,但又认为人性本恶。现今流传最广的是他的教育思想,一篇脍炙人口的《劝学篇》不知教育了多少中国人。其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名句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

李斯在荀子门下刻苦地学习,一直持续了七年,但严格说在这七年李斯并没有学尽荀老师的所有知识,其中原因不是李斯接受能力差,也不是荀子不乐意教,而是由于李斯骨子里就是一个出世主义者,因此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帝王术上,在天理人心等方面只是进行了泛泛地涉猎。帝王术更多地体现了法家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儒法兼修的老师却教出了彻头彻尾的法家弟子。好在荀子一代宗师,胸怀广阔,只求弟子成才,不求弟子在学路上与自己一致,并不像后世的学者经常因门派而争吵,而不是真理。无独有偶,在李斯求学期间,另外一名更实际的弟子也加入到求学者的行列,此人便是韩国的王室贵族韩非。韩非来目的更直接,他不像李斯还没有自己的舞台,他的舞台是现成的,韩国就是他的天空,他要学的是富国强兵之术。不用问,韩非也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家。共同的志趣将李斯和韩非两人拉在一起,两人关系非常亲密。韩非口吃,但善于写文章,他的文章经常受在同学们中间争相传阅。

七年之后,李斯自度学成,来向荀子辞行。师徒告别之时,徒弟一般要谈谈自己今后的发展计划,还要表达一下对老师的感谢。李斯的辞行表白别具特色,闪耀着强烈的入世光辉,数千年后读来仍然让人心血澎湃,他说:“我听说人应该抓住机会一炮走红,现在各大国正在激烈争斗,游走四方的雇佣兵主导着时代的潮流。秦国企图吞并六国,一统河山,这正是布衣人才大显身手之际。处在低贱位置而无动于衷的那些人,好比绵羊看见鲜肉,恰似长着人脸而行尸走肉。人世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卑贱,最耻辱的莫过于穷苦。比这更其不幸的是长久地生存在卑贱、穷苦地环境中不思进取,张口世界太黑暗,闭口人性很肮脏,而自诩清高无为,这决不是爷们儿的作派。”

李斯说完这些话后,告别老师,踏上了西行之路。李斯考虑到六国皆弱,舞台太小,只有秦国才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李斯到咸阳的时候正是吕不韦炙手可热的时候。士人中经常流传一句话:想当官,找伟哥。后来这句话传来传去传到现在变了味,就成了“想快活,找伟哥”。李斯也加入了吕不韦的门客队伍。在为吕不韦服务期间,李斯的才干被吕不韦发现。于是吕不韦将李斯推荐为郎官,这个职位大概是秦王的随从,和四品带刀护卫展昭一个职业,不过李斯带的不是刀,而是帝王术。在给秦王当跟班的时候,李斯这块金子发光了。他智慧的光芒照亮了年轻的秦王的心房。李斯旗帜鲜明地提出秦王嬴政应该负起统一中国的重任,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新策略,即:组建特务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六国展开间谍战,具体方法是黄金在前、利刃在后,六国中的当权派能收买则收买,不能收买就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