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邯郸之围(第3/9页)

白起的这堂军事理论课讲完之后,范雎既嫉妒又服气。不过当下的事情与业务能力无关,范雎要做的是扳倒白起。范雎将白起的话转告给秦昭王,秦昭王听后,并不买帐,反倒认为白起是以专业为借口推脱任务,道:“我就不信,没有白起,咱们就灭不了赵国。”于是征发增多军队,改派王龁为主将,攻打邯郸。

秦军再次向邯郸发起疯狂的攻击,但八、九个月下来,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反倒损失了大量士卒。赵军却越战越勇,越战越有心得,不但成功地挡住了秦军的正面攻击,还能抽空派出小型机动部队骚扰秦军的薄弱环节,每次外出都能有所斩获。白起听说后,不无得意地道:“怎么样?不听我的话,吃亏了吧。”秦昭王听说后,带着受伤的自尊心,亲自跑到白起府上,以生硬地口气对白起道:“将军虽然有病在身,也麻烦你为寡人领一回兵,如果不能骑马,躺在担架上指挥也行。如果取得胜利,寡人将大大的奖励将军,如果将军不去,那么将军只能得到寡人的怨恨。”

白起起身,跪倒在地道:“为臣明白,如果出马,即使没有取胜,也不会受到惩罚;拒绝出马,即便没有触犯法律也难免要受到诛杀。虽然如此,希望大王能考虑愚臣的建议,不要与赵国斗一时之气将军队撤回,以观诸侯之变。安抚怯懦之国,攻打骄横之国,剿灭无道之国,如此天下可定,没有必要死盯着赵国打。如果大王不采纳愚臣不甚高明的建议,非要图个灭赵国而后快,从而治臣之罪,必将不利于秦国的天下大业。我听说,英名的君主热爱他的国家,忠诚的大臣重视他的名声。摧毁的国家无法还原,死去的战士不可再生。臣即便被诛杀,也不愿做有辱军威的将军。请大王详察。”

秦昭王沉默良久,说不出话来,此时他的所有注意力都已经陷入攻打赵国的牛角尖里,白起的话虽然对他有所触动,但还是无法将他从中拔出。从私论,白起不给秦昭王办事,还屡次打击他的自尊心,搞得秦昭王很是郁闷。沉默了好大一会,秦昭王转身而去,没带走半点云彩。

秦军连翻受挫,统帅级人才的不足马上显现出来。白起称病不起,王陵、王龁又屡次败仗。秦昭王一时想不出更好的人选,要说这也和范雎不无关系。当初穰候虽然专权,却还为秦国发掘出一颗大将星。范雎对国家虽然有远交近攻的伟大设计,但在举荐人才方面却毫无建树,这大概是由于他心胸狭窄,容不下别人有关。秦昭王正在苦恼之际,范雎推荐郑安平为将。在范雎落魄的时候,郑安平因有恩于他,两人私交很好。秦昭王也顾不了考察太多,急病乱投医,郑安平走马上任,率领军队赶往前线,与王龁一道攻打邯郸。

邯郸,are you nut?

【3、救兵到来】

王龁与郑安平的组合也无法改变形势,战争仍然在僵局中挣扎,秦军无法攻入邯郸,赵军也无法击退秦军。两支军队只能在城里城外死死地耗着。谁都想在自己被拖垮之前拖垮对方。此时的战争毫无技巧与艺术可言,出生入死已成老生常谈,隔一段时间两军就会发生战斗,但也都知道是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时间在缓慢的流逝,进入了公元前257年,已经是邯郸之战的第三个年头。赵军依然凭借坚城防守,只是条件比以前更艰苦些。秦军也依然在运用各种手段攻城,只是打得不像以前那样有信心。不过尽管如此,形势还是一天天朝着有利于秦军的方向发展,因为邯郸城里的储备粮眼看就要告罄了。城里的军民早就在紧勒着裤腰带进行防守。每天都有人饿死,而且人数越来越多。为生存所逼迫,老百姓易子而食,焚骨而炊。赵国祖先赵襄子困守晋阳时的场景再次出现在邯郸。

被围期间,赵国也曾经派出过无数使者向周围国家求救,但是每次都如泥牛入海,周边国家总能够找到借口不派援军。到了紧急关头,赵孝成王派自己的弟弟平原君亲自去楚国求救。平原君与赵王关系亲密,手下又有一帮手眼通天的门客,因此在赵国位高权重。此次出门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平原君不敢大意,准备从门客中选取20名精兵强将,一起赶往楚国。可以想见被选中的门客一定是某一方面的杰出人物,要么武艺高强,要么足智多谋,要么滔滔雄辩,要么会什么旁门左道。平原君本想凑满20人,可是选来选去,还差一个。最后,平原君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只好将就带着这19出发。这里的小小麻烦是:如果出现在外交场合,平原君不得不忍受一边9个随从,一边10个随从的尴尬。平原君正要带人离开时,突然有一个门客跑到他的面前道:“在下毛遂,毛遂的毛,毛遂的遂,愿随公子出使楚国求救兵。”平原君楞了片刻,道:“早就听说过。噢……嗯……,你叫什么名字来着?”毛遂复答道:“毛遂。”平原君继续道:“是啊,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像口袋中立着的锥子一样,尖端马上就会显露出来。先生在我们下呆了三年有余,别人没有称颂过的你的才干和品德,我也没有听说过,看来先生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先生还是老实呆着家里吧!”毛遂道:“今天的毛遂就是口袋中的锥子!如果早就这样的机会,我毛遂早就脱颖而出了。”平原君听后,勉强收下毛遂,另外的十九名门客并不买账,用各种各样的嘲笑欢迎毛遂加入出使的队伍,言外之意,以后这样的嘲笑将会更多。毛遂并不理会。

平原君一行二十一人在军队的保护下突围出城,一路上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来到楚国的新都“陈”(今河南省淮阳县)。第二天一大早,平原君就找楚王商谈请救兵事宜。这并不是一次顺利的谈判,楚国君臣早已经被秦军打破了胆,根本不敢招惹秦军。因此,任是平原君磨破嘴皮子,说干唾沫星子也还是无法打动楚王。

晨时,平原君道:“赵楚友谊源远流长,近日我国有难,请大王无论如何伸出援助之手,胜将感激不尽。”

……

巳时,平原君道:“邯郸亡在旦夕,惟有大王能救。请大王开恩,发兵救赵。大王,发兵吧,不然赵国就完了。”

……

午时,谈判依然没有进展,无论平原君如何恳求,楚王始终含糊其辞,对出兵之事不置可否,只是劝平原君再坚持一下。

门客们鸦雀无声,只是做平原君忠实的听众,其实也不是他们不想帮忙,他们都知道,即便自己出马也说不过个好歹。但有一个人不这么想,此人便是毛遂。一直以来,毛遂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忍耐着,殷殷地期盼着,然而事情没有办成。当正午的阳光照在毛遂的脸上,突然一股冲动袭来,不是来自心脏,而是来自大脑,赵国前一代著名外交家蔺相如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伟大的赵国非著名外交家毛遂手握剑柄,拾阶而上,来到平原君与楚王议事的大厅。谈话被不速之客打断。毛遂对平原君道:“联合抗秦的必要,两句话就应该谈妥。为何日出开始谈判,中午还没有结果?”楚王被冒犯,大为光火,怒斥毛遂道:“还不退下,我与你们公子谈话,哪有你插话的份!”毛遂并不屈服,手握剑柄,迈步向前,走到楚王近身,道:“大王之所以敢斥责毛遂,是凭借楚国人多势众,但十步之内,大王的部众只能像我刚才一样做热心的观众。此刻,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中。我家公子在前,有什么好斥责的?(言外之意,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但毛遂知道,此时此刻,楚王不是秦王,此地也不是渑池。赵国不是要顶住楚国的要挟,而是要求得楚国的帮助。自卫与求助不一样,自卫只要自己光鲜就行,不用管对方多么难堪,求助则必须使对方心甘情愿地出手帮忙。被迫的帮忙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