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视察工坊(第2/3页)

郭记工坊在新丰县一共有四处作坊,其中最大的一处就紧靠西门,占地约百亩,被一道长长的院墙包围,东主是个长安商人,叫做郭甫,四年前由二百张织机起家,短短几年便发展成为二千张织机的超大作坊,他也是在昨天便知道今天皇上要来视察他的工坊,尽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他已经接待了几批朝廷的高官,但皇上亲自来视察,还是让他激动得一夜都没有睡着觉。

一大早他就在大门前等候了,院子里已打扫得干干净净,等了一个上午,就仿等了十几年一般,就在他刚想去吃午饭时,大门外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只见一名衙役飞奔进来,低声喊道:“来了!来了!快点开大门。”

郭东主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他急忙上前将大门拉开,只见外面已被大群士兵控制,几个人正朝大门走来,最左边的是王县令,他认识,另外一个少府监令杨敏中去年十一月时来过,他也认识,而正中间的男子约三十余岁,身着一件白叠布长袍,头戴乌网帽,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让人觉得十分亲切,他身边还跟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郭东主的心砰砰地剧烈跳动起来,他知道此人必然就是大唐皇帝了,他连忙上前一步跪下:“草民郭甫叩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万岁!”

王县令连忙给张焕介绍道:“陛下,他就是郭记工坊的东主郭甫,长安人。”

张焕连忙命人将他扶起,微微笑道:“朕今天是微服私访,郭东主就不必多礼了。”

“谢陛下,臣没有告诉工坊中人今天陛下要来,一切都和平常一样,请陛下随我来。”

说罢,他急忙上前推开另一扇门,“陛下请往这边走。”

张焕点了点头,走了两步,他忽然又想起一事,扭头问他道:“朕听说你有一个儿子在碎叶从军,是这样吗?”

郭东主慌忙答道:“是!草民次子是碎叶的陌刀军,参加了碎叶保卫战,前几天捎信来,他一切很好,还立功受勋,得了不少奖赏。”

“朕也有一个义子在碎叶从军,这次也立了功,孩子们有出息,我们这些做父亲的脸上也有光啊!”

“是啊!前两天兵部派人敲锣打鼓,将一朵斗大的红花挂在我长安的宅门上,不知多少人羡慕我呢。”

“那朕怎么没有?”张焕回头对李涵笑道:“回去朕要向兵部抗议,他们居然把朕的红花忘了。”

众人都一起笑了起来,郭东主见皇上和蔼可亲,他紧张之心渐渐消失,带着张焕向内坊走去,虽然外面看着很小,但里面却占地面积极大,五座长条型的房子并排在一起,每间房子里皆有三百张织机,几百名工人在里面做工,大多是年轻的女子,穿着统一的白裙,一眼望去,房内白裙胜雪,十分养眼。

张焕和众人走进一间屋子,巨大‘嚓嚓!’声迎面扑来,这里是织白叠布的工坊,在每一张织机旁都摆着一个大框子,里面放着另一个工坊纺好的一团团棉线,一张织机两人操作,一人白天织布,晚上休息,另一人是晚上织布,白天休息,这样织机就从早到晚不用停,另外还有几十名健妇负责搬运线团、布匹等物品,还有几名身着黑衣工头,她们负责给每一个织娘计数。

众纺娘都在专心致志地织布,对于张焕他们进来,没有人留心,这几个月来参观的朝廷高官不少,她们也习惯了。

“你给她们开多少工钱?”在巨大的机杼声中,张焕提高了声音。

“看她们能织多少布了,我一般是开二十文一匹布的工价,她们每天做五个时辰,技术最熟练的每天能织十匹布,那就是二百文钱,一个月下来能赚六贯钱,但大部分都能挣三到五贯钱左右,而且我还提供食宿,长安东市卖苦力的也不过挣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很多人家都争着要把女儿送来,甚至还有长安来的女工。”

“那你怎么想到在新丰开店,为何不到长安开店呢?”旁边的李琪插口问道。

郭东主已经知道这个少年就是皇上的嫡长子,雍王殿下,如果不出意外,这就是下一任皇帝,他不敢怠慢,连忙恭恭敬敬道:“回殿下话,主要是长安的地皮太贵,为了省点买地皮的钱,我就来新丰县了,这里的地价只是长安的一半,而且离长安也近,由于我的货物供不应求,长安东市和西市的店铺都会自己雇马车来运货,又省下我一笔运费。”

“原来如此。”李琪恍然大悟,他想想又问道:“刚才我在大街上看见许多胡商,好像都是来你这里买货的,那他们直接来你这里买货会不会比去东市买更便宜一点?”

“不!不!”郭东主连忙摆手,“价格都是一样,这是行规,我不能卖得比西市便宜,我若不遵守,所有的店都不会向我买货,只不过直接在我这里买可以多买一点,而且现货充足,那些胡商都是急性子。”

众人便说边走,张焕却忽然蹲下来问一个年轻的织娘道:“你一个月能挣多少?”

织娘脸一红,低下头小声地说道:“我来了才半年,不很熟练,上个月得了三十五枚银币。”

一枚银币的官价是一百文,也就是说她赚了三贯五百文,一个九品主簿的月薪也不过才五贯钱,当然,县尉还有土地收入和粮食收入,但就是这样,还是很不错了。

张焕站了起来,又对郭东主道:“我们去看看纺织轻容吧!”

轻容又叫无花薄纱,是目前市面上最轻的一种纱,入手似无重量,裁成衣服,看上去就像披一层轻雾一般,这种纱的纺织法极为珍秘,原只有亳州两个纺织世家能纺,为防止技术泄漏出去,两个纺织世家世代互为通婚,不让技术外泄,但六年前的中原之乱中,亳州也受了冲击,两个纺织世家有几户人逃到长安,被郭东主得到消息,便花大钱从其中一户人家手中学到了这门技术,现在轻容是他最赚钱的货物,一直就供不应求,价格很贵,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十月,整个关中地区,也只有郭记工坊能做这种轻容。

目前郭东主的轻容工坊中只有织娘三十人,每一个人都是他精心挑选,身世清白人家的女子,而且都和他签了契约,保证不会把技术传出去,相应她们的收入也是最高,最高者每月甚至能拿到二十贯钱。

出了白叠布工坊的大门,耳朵一下子安静下来,轻容工坊位于单独一座院子里,而且有围墙和其他工坊相隔,有专人把守,除了来视察的朝廷高官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进去。

进了门,张焕见这里防备森严,便对众人笑了笑道:“算了,既然是郭东主的珍秘,我们就不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