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彷徨(第4/5页)

〔注〕如果安拉(上帝)准备启发某人,他开放他的心胸;使他接受伊斯兰。他如果有心让他挫败,他可以使他的心胸又窄又小,使他有如平步登天一般的困难。这样安拉对不皈依受教的予以天罚。(六·一二二)

经中又迭有“安拉仁慈,正义之人必受到宽恕”或类似辞语的慰藉,所以纵放弃沙漠战争之成规,亦无损于《可兰经》之一神论。只是过去伊斯兰领袖提倡不顾历来高僧讲释,直接研读《可兰经》,犹且引起无数纠纷。事关宗教,又非外人所宜置喙。

叙述至此,作者与读者当共体会今日中国处境之艰难。无辜华裔被害固然不当缄默。然则过度伸张又可能被指摘为干涉他国内政,徒予人以口实,于事无补,或更增加华裔之困窘。所以中共政府只对近事作极温和之谴责,因彼邦财政困难仍支援接济。我们尚需注意中国境内尚有数以千万计之伊斯兰教国民,而西方倡导“文明冲突说”者且在预言“儒教国家”将与伊斯兰同流,与西方各国作战。国际关系间之敌意与误解易结难松也。

从以上的情节看来,印度尼西亚的问题涉及经济组织宗教种族多方面,各种因素又互相关联,需要高度的忍耐,从长期间取得解决。可是今年之政变又再投入一个新的未可知因素。此即现总统哈比比态度。他是印尼伊斯兰教知识分子联合会(Indonesian Association of Intellectuals, ICMI)之会长。

前已言之,印尼之统治者希望以伊斯兰维持秩序团结人心,又不愿见伊斯兰教团体干政,已历有年。即在日本占领期间,日人亦感伊斯兰教团体众说纷纭,于是指令此种宗教团体归并而为一个大组合,称为Masyumi。印尼独立后Masyumi立即要求以教建国以教治国。苏加诺拒绝,并指令停止Masyumi之政治活动,但保证印尼人民尊奉“一个神明”之主旨,可以以不同之宗教方式表示。这出处成为现今“五个原则”(Pancasila)中之首一原则,亦为今日印尼人民须各自报称属于五种宗教之一的根据。既然五教并行则不得互相侵犯,违者处刑。

苏哈托执政后并通令执政党(Golkar)之外,其余反对党归并为二。一为联合开发党,一为印尼民主党。伊斯兰教团体归纳于前者。迄至现今两党在选举时未曾表现有意义之突破。此固然由于苏哈托之铁腕政治,能以军人控制地方政府,操纵选举。但另一方面亦表示伊斯兰只有最基层之凝聚力量,教民所关心者为传统教条教规。在全国方面,伊斯兰尚未有一个妥定之议程单,无操纵内外政治力量。

此局面可能在最近打破。

哈比比留学德国,修习航空工程,获有博士学位。他与前总统苏哈托为世交,由苏召还回国服务。在今年3月就任副总统前为苏哈托政府中之科技及研究部长。哈比比为虔诚之伊斯兰教徒,每日祈祷五次,每星期二、四绝食。他所主持之重点工业包括炼钢造船,而以制造飞机为最。在他督导之下印尼与西班牙一家工厂合作,已制成涡轮式螺桨飞机一种,预计2004年可制成喷射式飞机。评者谓哈无成本利润观念,部分零件尚需购自外方,且其属下工业漏税,但哈比比辩称他的目的在接受尖端科技,培养人才。他在议院答复质询时谓印尼经济近乎三分之一被华裔十个大型企业组合包办,政府必须举办大型企业以资对付。伊斯兰之出路,在于掌握科技为人民造福。

印尼伊斯兰教知识分子联合会成立于1990年,由哈比比亲持发起人名单经苏哈托阅后批可。内中另一闻名人物则每年巡游海外,予印尼留学生以精神训练。伊玛都丁(Imaduddin)修习电机工程,曾任大学讲师。二十年前曾因在群众集会作煽动性演讲被监禁十四个月,现为知识分子联合会主要发起人,主持电视节目。他与哈比比结合,当然志不在小。

但据前《远东经济评论》通信员史华兹(Adam Schwarz)研究,印尼伊斯兰教知识分子联合会会员包罗大学教授、政府部院首长、各级官员、伊斯兰思想家以及伊斯兰教领袖之中希望借此出头人物,迄今仍意见分歧。应否包括名义上之伊斯兰教徒,应否剔除印尼伊斯兰内之本地文教成分,甚至联合会应否成为政治工具均无确切的解答。史华兹又判断:苏哈托曾瞻顾内外,发觉军中对彼之支持,已不如以前热烈,才接受伊斯兰之社会活动以作对策。

我们从技术的角度看来则哈比比之企划有如中国一个世纪前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实际两者不能相互支持。印尼今日亟应注意的为其经济体系之组织结构,而不在繁缛之文饰。尖端工业缺乏社会支援及于商业之批发零售信用转贷等互为环节,亦终为社会之外界体。精神力量不能填补此庞大之罅隙。

刻下对印尼伊斯兰教知识分子联合会作最尖刻之批评者亦为雅加达之一大闻人,华希德(Abdurrahman Wahid)不仅名闻遐迩而且迄今又为印尼最具争议性人物。

他公开对印尼伊斯兰教知识分子联合会诸人之支持“五个原则”质疑。他认为他们的目的在驱使印尼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伊斯兰国家。他反对苏哈托的独裁专制,但是他认为印尼如果以教建国以教治国则比今日之无政治上之自由,至少各人尚能在宗教方面选择的情景还要坏。华希德自己领导印尼最大的伊斯兰教团体“伊斯兰学者协会”(Nahdlatul Ulama),被新闻记者称为“那个瞎眼的老僧侣,他有三千万信徒”。他之态度如此,看来费解。

华希德视力甚低,但非瞎子。他现年刚五十余,也不算太老,他更非僧侣。他不仅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且数代如兹。他的祖父曾往麦加朝圣,他的父亲滞留于麦加两年。祖父回印尼后开办了一所伊斯兰寄宿学校,最初由八个学生陆续扩充至他去世时已四千人。他的父亲又继续祖业,曾在印尼独立时任苏加诺政府中之宗教部长。现今伊斯兰寄宿学校遍设于印尼每一村庄。学者协会NU有会员三千万人,从办学创下基础。原为联合开发党之一部。1984年华希德使之脱离联开党,但他仍蝉联当选会长。他的意见不一定被普遍接受,但是为人获尊重,当苏哈托在任时,华希德为惟一能在外国新闻记者前批评总统之人。

华希德认为印尼政府应当放开视听,接受伊斯兰舆论,他反对的是政教合一。他认为伊斯兰教应当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不应使人见而生畏。印尼的少数派充实国家的新生命,应当接受保护。伊斯兰信徒应与华裔和基督徒合作。华裔经营的企业也应当继续。他尚且反对苏哈托的合作社运动,因为这些合作社无实效。他认为印尼大多数人民实际无所属,应当竭力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