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卷(第6/16页)

在狗头军师韦庄的建议下,王建命令蜀中军民和他一起东向号哭三日,以示对唐朝灭亡的“愤慨”。王建边哭边笑:“朱三,你太无耻了!我太谢谢你了! ”哭完了,也闹够了,蜀王王建于梁开平元年(公元 907年)九月,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改元武成,史称前蜀。以韦庄为,唐袭为枢密使。在五代十国时,典章制度最接近唐朝的,除了后唐和南唐外,就是王建的前蜀。

而王建的那帮干儿子们也都跟着沾光,其中最得势的是武信军节度使王宗佶。王宗佶自持军功卓著,本期望王建称帝能立自己为皇太子,可王建根本就没这个心思,只给了他中书令的位置。

王建有亲生儿子,怎么可能把蜀中江山传给王宗佶这个外人?李从珂是李嗣源诸子中功劳最大的,照样被踢到一边,更何况在王家养子中王宗佶功劳不算多么突出。虽然他改姓王,但毕竟不是王家的血脉,王建要真把位子传给王宗佶,难保不会上演徐知诰易徐为李的把戏,王建的后代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阶级社会中的权力,从来都私都不姓公。

在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天下时代,帝王选择继承人,自然首选亲生骨肉。若没有亲生子,也要在同姓近亲中选择一个,一般不会选择外姓。象柴荣那样是特例,所以,柴荣能当上皇帝在一定程度要“感谢”刘铢这个杀人狂。

王宗佶没捞到储君的位子,心中愤恨,想架空王建,指使御史中丞郑謇等人上书王建,请拜王宗佶为大司马,总统六军,就也就是实际上的军方最高领导人。王建辛苦半辈子,打下这份不错的基业,靠的就是军队,怎能凭白给了王宗佶这个不相干的人?

王宗佶也是个大笨蛋,这点道道都看不出来,让亲信连续三次上书要求王建交出军权。枢密使唐行袭和王宗佶素来不和,俟机进谗道:“王宗佶素浮人望,文武全才,万一哪天陛下山崩,诸皇子没一个是王宗佶的对手。”王建彻底被激怒了。可还没王建找王宗佶算帐呢,王宗佶自个倒送上门了,死乞白咧的要求王建交军权。王建哪容忍得住?喝令武士当场宰掉王宗佶,同时将王宗佶的朋友郑骞赐死。

在五代十国这个大乱世中,英雄鲜有,枭雄辈出,狗雄更是遍地都是。英雄和枭雄的区别在于人格的纯粹与否,而就成事过程和手段而言,并没有什么质的区别。英雄和枭雄都会耍手腕,有时甚至英雄还会耍赖,比如汉太祖刘邦。刘邦并不是什么流氓无赖,而是真英雄,刘三“仁而爱人,意豁如也。”这样的人能算是流氓无赖?不过无论英雄还是枭雄,至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仁而爱人”。没点心胸气度,断然做不成大事。

王建在这一点上就做的不错,虽然自己起身乡野无赖,但王建善待士人、善驭武将,终王建之世,蜀中安固如泰山。提到蜀中文士,倒想起一个笑话,前唐宰相韦昭度之子韦巽仕蜀,韦巽憨朴愚拙,王建因为是故人之子,所以也善加擢用。有些人瞧不起韦巽,当韦巽面说风凉话:“三公门前出死狗。”韦巽出身京兆韦氏,天下望族,故人讥之。韦巽并不傻,反讥道:“死狗门前出三公。”其滑稽也如此。

王建共有十一个亲生儿子,最长的王宗仁身体残疾,不适合接班,决定以次子王宗懿为皇太子。

在十一个儿子中,王建最喜欢的并不是王宗懿,而是幼子王宗衍。王宗衍的受宠并不是他有什么过人才干,而是他有一个得宠的老娘。王建正妻姓周,但不为王建所爱,王建最爱的是两个姓徐的大美人,王宗衍就是大徐妃生的。五代宋初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花蕊夫人,就是后蜀皇帝孟昶的爱妃,但这个时期其实还有一个花蕊夫人,论资色才貌均不逊色后蜀版的花蕊夫人,这就是王建所宠爱的小徐妃。

徐氏姐妹年方花信之时便被王建纳入宫中,极受宠幸,因爱屋及乌,王建对大徐妃生的王宗衍也格外疼爱。大小徐妃虽然受宠,但知道皇太子王宗懿一旦嗣位,她们的地位将一落千丈,王宗懿又不是她们生的,何必对她们俯首帖耳?大小徐妃自然希望能搬倒王宗懿,改立王宗衍,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王宗懿这个人和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李从荣很相似,轻佻无方,做事毛燥。王建对枢密使唐袭非常宠信,但王宗懿偏偏看不上唐袭,经常在背后说坏话。王建不喜欢王宗懿这样对朝政指手划脚:老子还没死呢!王宗懿有头无脑,继续在外面摇唇鼓舌,让王建大为不满。唐袭看到皇太子对自己这个态度,也担心王宗懿即位对自己不利,便使出搬倒王宗佶的手段,在七十岁的王建面前嚼舌根子: “皇太子私下骂陛下是个老不死的,有点等不急了,请陛下加派甲兵,以备不测。”

王建大惊,急命唐袭召重甲入宫。王宗懿则以为唐袭要搞掉自己,也不动动脑子就率亲军在大街上和唐袭的部队干了起来。唐袭命短,被王宗懿的人马给射死了。王建知道了,以为王宗懿要弑父,还反了这个王八蛋(王宗懿还真是个“王八蛋”,哈哈)了,遣义子王宗贺收拾王宗懿。

王宗贺带的是正规军,很快就杀散了王宗懿的杂牌部队,王宗懿仓皇逃出成都,身上忘带钱了,只好到处讨饭吃,结果被老百姓认出来了:“哇!这不是皇太子吗?”告了官。王建派王宗翰去劝王宗懿回来,毕竟骨肉连心。但还没等王宗翰到地方,王宗懿已经被人杀了。

反正王建儿子多,再立一个就是,大小徐妃好容易逮到机会,岂肯放过?天天趴在王建的耳朵上大喊:“立宗衍!立宗衍!”王建哪敢不依,即立王宗衍为皇太子。

这时的王建已经到了从心所欲(七十岁)的年龄了,体弱智乱,老年人爱个清静,不再多想什么了。但王建的朋友李茂贞却总想咬王建一口,蜀永平元年(公元 911年)八月,派奔降自己的前梁朝大将刘知俊将兵犯蜀境,王建勃然大怒:“朕虽老朽,亦不可欺!”发王宗侃、王宗贺、唐袭北上教训刘知俊。没想到青泥岭(今陕西略阳北)被刘知俊给狠狠修理了,死伤惨重。之后凤翔军和蜀军又战了几场,各有胜负。王建对战事不太放心,亲自率军北上,王建到底是一方霸主,蜀军见皇帝来了,军心大振,连破凤翔军二十余寨,李茂贞见没捞到什么油水,只好灰头土脸的撤军。

蜀永平五年(公元 915年)十一月,蜀军再次北上,再破李茂贞,连得数州,李茂贞已经被打傻了,不敢再对王建有什么心思。此时刘知俊惧李茂贞要拿自己发泄,斩关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