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从黑暗走向黎明刘知远 刘承祐 郭威(第5/11页)

郭威率军攻到河中城下,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将河中团团围住,郭威想: “我就这样和你李守贞耗着,看咱俩谁能耗过谁?”手下的将士并不理解,郭威对他们说:“河中是西州大郡,城高池深,难以强攻。我们有的是粮食,坐着慢慢的吃喝,等到城中粮食用尽的时候,军心瓦解,到时我们不战可胜。”

果然,李守贞渐渐撑不住了,粮食越来越少,再这样耗下去非耗成木乃伊不可。李守贞派兵出城挑战,但被汉军给射了回来。李守贞情急之下,派出部将朱元冒死突围前往南唐求救,希望南唐能出兵救他。南唐和河中远隔千山万水,远水救不了近火,南唐皇帝李璟也不想开罪汉朝,轻启战端。派出一支军队在边境上转了几圈就回去了。李守贞没招了,只好坐在城中等死。

而在在凤翔造反的王景崇则好运气,请来了后蜀的救兵。蜀兵倒是能打,在凤翔城下连败汉军两阵,前线指挥赵晖只好退至宝鸡。赵晖急向郭威告急,郭威直骂孟昶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为了慎重起见,郭威亲自去凤翔会会蜀军,行前对白文珂等人说:“李守贞被逼急了有可能要跳墙,你们给我当心一点。”说完,郭威动身去凤翔。可没等郭威到地方呢,探子来报蜀军因为粮食吃光了,撤回西川去了。

郭威心里这个骂啊:“拿我当猴耍?”当然凤翔没事最好,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先干掉李守贞。而这时的李守贞已经被困将近一年了,能吃的差不多都吃光了,手下的弟兄们见李守贞已经被吃穷了,也不想跟他玩了。乾佑二年(公元 949年)七月,郭威看到时机差不多了,对各军下达了总攻的命令,汉军吃饱喝足之后,开始攻城。

李守贞也开始做最后一博,人生本就是一场赌博,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未来赌自己的未来(有些绕口,呵呵),前唐李从珂不也是在河中被官军围困差点做鬼了?何况李守贞手下有一个叫总伦的“神僧”说李守贞有贵相,李守贞恍惚间就觉得自己是李从珂在世了。

可惜,他不是李从珂,即使是,也斗不过郭威,郭威何等厉害?!李守贞派出的好几路敢死队都被汉军给灭了,其他人都不愿意陪李守贞见阎王,多数投降了官军。李守贞长叹一声:“自做孽,不可活!”,带着妻小自焚了(这点倒善学李从珂,五代时战败者都喜欢自焚?)。官军闯入府中开始刮地皮,看能不能捞点银子。

来到内宅,官军看到有一个盛妆女子坐在厅前,官军不知道她是谁?面面相觑。有胆大的问一句:“你,你谁呀?”这位女子大喝道:“我是谁?魏国公、守中书令、平卢军节度使符彦卿长女的便是!我父与郭太尉向来莫逆,我即郭太尉女也,你们敢动我一下,小心灭了九族!”原来她就是李守贞的儿媳妇、符彦卿的大女儿,李守贞准备自焚,让儿子李崇训快把符氏找来一起死,可符氏并不愿当李家的陪葬,躲了起来。符彦卿的女儿,谁敢动她?肃立不动。有人传报郭威,郭威来到内宅,对符氏大加称赞:“汝能在乱战之际周旋于强锋之间,不愧是女中丈夫,冠侯公有此女,宜为将门增辉。”郭威命人护送符氏还京。后来郭威因为非常喜欢符氏,便作伐于符彦卿,将符氏嫁给了郭威的养子柴荣。而给李守贞出主意的那位“神僧”总伦被驴车载往汴梁市中凌迟处死。

永兴的赵思绾见势不好,急忙写了一封“悔过书”派人送到汴梁,深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希望政府能对自己宽大处理。刘承祐觉得人难免会犯错误,赵思绾同志人还是好的,误入歧途而已,便给了他重新做人的机会,并封赵思绾做华州(今陕西华县)留后,没过多久,郭威就把赵思绾给做了,原因是赵思绾“复有不臣之心”。郭威本想千刀万剐了赵思绾,但赵思绾要求给点面子吧,好歹同朝一场,郭威便痛快的给了他一刀。

虽然这时王景崇还在,但已经掀不起多大的风浪,郭威决定先不去理会王景崇。下令打扫战场,犒赏三军完毕,大军高唱凯歌,回到汴梁城。

刘承祐自然激动的几天没睡好觉,乱臣贼子们被送上西天,自己就能过上安稳日子,当然非常的感激郭威。郭威不傻,知道即使自己的功劳最大,也不能吃独食,便说:“这次平叛臣功微不足言,陛下英武以及诸大臣用力,臣不过因势成事,不敢贪功。”

可郭威天生是个劳碌命,刚回京没歇息几天,就接到契丹南下的消息。刘承祐没办法,只好再请出郭威,让他出镇邺都,防御契丹人。郭威很听话,说去就去,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后,带着养子柴荣赶往邺都。柴荣本是郭威的内侄,能力出众,郭威特别喜欢这个内侄,后来干脆收做养子。

郭威做为“国防部长”,南征北战是少不了他的,而朝中的事情则交给杨邠、王章和史弘肇三人。郭威和这三位是铁杆朋友,而且还是政治上的坚定盟友。虽然名义上的皇帝是刘承祐,但实际上掌握最高权力的则是他们四位,一荣俱荣,一辱俱辱,自然要“精诚合作”了。

不久,在凤翔做乱的好汉王景崇看到李守贞和赵思绾都完蛋了,心灰意冷。王景崇觉得朝廷不会放过自己,赵思绾如何?还差点给剐了。他便找个借口把亲兵给支了出去,抱来一桶猪油木柴什么的,掏出打火机,念了三声:“着!”,大火一起,便成朽骨。

在辅政四大臣中,如果单从能力上来说,他们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如果要论起政治斗争经验来,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实在比郭威差远了。按现代话说,郭威很会做人,也就是“情商、智商”都比较高。而那三位爷有“智商”没 “情商”,做人做的一塌糊涂。

郭威对知识分子非常尊重,他知道乱世虽然要靠武力说话,但真正能取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智慧,知识分子是得罪不起的。但杨邠他们三个却对不极不以为然,郭威回朝办事,有次在在朝会上,杨邠等人准备让郭威以枢密使的身份坐镇邺都。刘承祐一时没拿定主意,转头问吏部尚书苏逢吉:“前朝有无此例? ”

苏逢吉和郭威等人根本没穿一条裤子,枢密使权位极重,苏逢吉当然不想让郭威得势,说道:“枢密使掌天下军务,轻易不授外镇。”郭威为了避讳,不好说什么。史弘肇却不高兴:“郭枢密才干不世出,况带枢密守大镇,可以震服诸道。陛下不要听别人的闲话。”刘承祐想想也是,便准史弘肇议。史弘肇得便宜就卖乖,埋怨苏逢吉多事。苏逢吉更是一肚子的恼火:“史公!中央控制地方,这是王道。现在地方权重,对皇家权势威胁极大,史公不晓前朝故事么?”说完苏逢吉调头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