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相通(第2/3页)

但让这四个人失望的是,这个小姑娘答道:“奴婢生于青楼尘诟之中,那敢谈什么喜欢不喜欢。”

石坚皱了一下眉头,说道:“如果你有了喜欢的人,你认为什么叫喜欢?”

每一个人的喜欢都不一样,红鸢与绿萼因为跟着石坚时间长,还有老祖母的允许,可是她们一直是一个婢女,所以心中若得若失,喜欢中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只是红鸢重一点,绿萼轻一点。赵蓉的喜欢,因为智慧,显得有理性。李慧的喜欢,那是亲情友情,还有爱情,喜欢到骨子里。赵堇是倚赖。玉素奴香从最初的不服气,到后来的崇拜。双胞胎是一种责任。而耶律焘蓉的喜欢更复杂,但主要是知音难求。

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奉献。别看红鸢与绿萼,就是刘娥势大时候,她们同样为石坚鸣不平,没有畏惧。连耶律焘蓉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因为国家,其他私人利益上,耶律焘蓉也会为石坚着想。

石坚没有料错。就象这一次契丹计划刺杀石坚,耶律焘蓉果断地拒绝,连考虑一下都没有。只是石坚不知道罢了。

为什么他前世一部电影《铁坦尼克号》将女士们眼泪感动得哗哗直流。其实说到底一流的科技,二流的爱情。但就是这二流的爱情,使得这部电影成为经典。为什么?因为电影的结局是为了爱人,将生的希望留给对方,将死的命运交给自己。就是这种奉献,而且是生死的奉献,使得这部电影成为经典。否则两个人都活下来,想想杰克的家世吧,不可能与女主角结合在一起,最后落入俗套。

他并没有因为青芸的身世,就看不起她,相反,宋祁只是想纳她为小妾罢了。没有那么必要如此慎重,象宋痒讲得那样危险。但他要看这个姑娘如何?对宋祁的感情如何?

小姑娘相貌举止,石坚看了,很满意。但小姑娘一句话已经将石坚的心都降入到冰点。什么?宋祁现在是翰林学士,他都为你兴师动众了,你居然没有喜欢上他。难道以宋祁的人品相貌才学官位,你都看不上,想进入皇宫做皇妃啊。

小姑娘不知道,这也是她最后一个机会了,如果回答不好,石坚都会主动替宋祁拒绝。

蔡齐与三位世子,比这个小姑娘反应可快得多了,也感觉到石坚的问话有些奇怪,他们望着石坚,已经隐隐地感到石坚今天来此地,可不是敲蔡齐竹杠那么简单了。

然而,石坚再次失望。小姑娘答道:“奴婢不知,不过奴婢想会对他好。”

对他好?如何对他好?这明显是搪塞之词。石坚心冷笑一声。

戏子无情,婊子无义,古人诚不欺我也。

石坚来到这里的目标已经达到,于是与蔡齐、三位世子喝了几杯酒离开。

当然,不可能让老蔡付帐,老蔡很艰苦,不能再剥削。石坚要蔡齐付账,那是拿老蔡开一下心。

老蔡还在询问,石坚什么意思,跑到这里莫明其妙问了两句,也没有必要破废这个钱吧。

赵守节突然想起来,在蔡齐耳边低声说道:“我听说了,宋子京要纳这个青芸姑娘为妾。”

老蔡立即会意。石坚几个结拜哥哥,与富弼关系最好,然而这几个各有特色,富弼才华最为惊人,宋痒虽然年纪不大,有长者风范,曾公亮对各种火器兴趣最大,宋朝的各种火炮研发成功,他居功甚伟。只是他老子多次训斥,要他学为官之道,别要一天到晚钻到炸药里,也要想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了。

其实朝廷并没有忘记曾公亮,一直在稳步提迁。可在这几个人当中,曾公亮因为爱财,在宋人的品价中最低。

但这几个人很奇怪,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从来不把私下的结拜之情带到公事当中来。当然也与石坚避嫌,不能交往太密切了,反而会影响到他们的仕途,而这三人也不想攀龙附凤有关。因此,反而这四人的结拜,让天下传唱。

但宋祁纳这个青芸姑娘为妾,这是私事,石坚与宋痒的关系,过问一下也是应该的。

石坚回到府中,将宋痒与宋祁喊来,直接问宋祁道:“子京兄,听说你要纳绮香楼的青芸姑娘为妾,请问为何?”

宋祁很奇怪,纳妾,看中了她的美貌,还有什么原因。

石坚听了叹息。这两个主,敢情都是薄情寡义的人。石坚说道:“错了,纳妾不是狎妓,既然纳进府中,就是一家人了,不但是美貌,也要对对方尊重爱护,子京兄,现在美貌,将来呢,总有年老的一天,到那时候就要将她送人不成?”

“是啊,是啊,”正在为他们倒茶的红鸢连忙说道。

在石坚的所有妻妾中,她的岁数最大,就担心自己年老一天,石坚不喜欢自己。

宋祁对石坚的话不置与否,实际上他心中很反对,纳个妾,也不是娶妻,非要养活一辈子?本来想反驳的,可看到红鸢,不敢说了,石坚的家教可没有尊卑之分,这个丫头牛气冲天,连皇帝都要让着三分,自己没有必要与她较真。

石坚再次叹息,他将自己与青芸的问答,说了一遍,让宋祁自己考虑吧。人家根本就没有想过你,你这是热脸贴冷屁股。如果宋祁还执迷不悟,石坚也没有办法。实际上他内心根本就看不起这个宋祁,用他的话来说,这个宋祁除了能写几道好诗词外,就是一个精虫上脑的家伙。

石坚也没必要为这个宋祁烦神。不值得!文才好的人多了海去,秦桧文才也很好啊,还有蔡京。

站在他今天的高度,过问一下,就给了宋祁天大的面子了。

然后石坚撰写试卷,马上科考就要开始了。他的两个学生也要参加科考,只不过他们参加的是秀才考试,虽然很年幼,考个秀才应当不在话下。

但这两个小家伙很认真。凭借着他们老师的身名,不但在考中,而且还要考个好名次,不然到时候连他们老师的脸都丢光了。

石坚写好了试卷。还将王曾与蔡齐喊来,让他们看一下。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现在的考生是两样的,看待问题也是两样的。因此必须站在现在的科考生角度,来考虑这个试题。

王曾连中三元不说了,蔡齐也是状元公。当时蔡齐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对寇准道:“得人矣!”诏令金吾卫士为其传呼开道。其实看到这两个人,石坚也羡慕,他不但没有中过状元,恐怕这一生与进士这个名头也永远决别。

蔡齐之后几个状元,宋痒也算出类拨萃,王尧臣与王辰拱也算不错,但那个王整也只是一般。这一届状元叫什么的(张唐卿),居然为父亲病故哭死了。真晕。反正石坚忘记了他的名儿了,只记得韩琦对此人很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