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将路修到彩云之南(第3/3页)

“准!”赵祯也怕。夏竦那一次在西北大败,他还记忆犹新。

石坚才放下一颗心。这一路最强,兵力最多,可因为夏竦的存在,也是石坚最不放心的一路。别看现在除了这一处,其他许多地方都有叛党还在生存,但大环境没有了,以后也只是成为官府里的钦犯,基本上没有第二条道路等着他们。

石坚继续说道:“这是计划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占领,南方虽然天气炎热,可有许多肥沃的耕地,一年三熟,而且离我们大宋本土很近。除了这些,还有各种矿藏,香料,宝石。但因为丛林密集,当地人不开化,很难管理。因此臣建议,将所有的居民迁移。第二步开始就是从交趾与占城开始。现在南洋各岛,还有两湾大陆,以及大洋岛都需要劳力。但第一批百姓,不能动,他们将会带到广南西路到梓州路的南方一带,修路。”

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说:“南方叛叛服服,虽然没有契丹乌古的严重,可也是朝廷头痛的事。其实说到底,还是条件艰苦,还有地形复杂,朝廷来不及调动军队有关。只要修了路,一是带动地方的经济,二是有了路,以后这些地方的出产就可以运回来。三是有了路,朝廷可以迅速调集大军,这将对某些极少数生洞的震摄。”

但在这里修路,如果是宋朝百姓,基本不可能。一是天气炎热,百姓吃不消。如果找当地人,那是不可能,特别是某些还没有开化的洞人,那是逼着他们造反。但朝廷不缺钱,如果有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从南方俘获的俘虏,那么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至于会死多少人,石坚可不管了。本来这个计划就是十分血腥。想想,将这些人从原地逼出来,将会有百姓反抗。一旦反抗就会有镇压,那么将有许多百姓死亡。可现在也是他们自找的。

“同时,这需要三路大军做到一点。那就是逼。将正在叛乱的洞人,往南方逼!”

说着他画出一条直线,直指大理。然后说道:“跟着我们将路修到彩云之南。”

赵祯正听得乐呵,可听到这句话,差点儿将茶杯从手中掉了下去。

彩云之南,是出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据大夏(今阿富汗)有从身毒(今印度)运来、蜀地出产的柞布和筇杖断定,其间必有道路可行,即后来的蜀身毒道。汉武帝一听派使到西南夷(今云南及邻近地区)四处寻求道路。其中的一批使臣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到达滇池地区居留一年多的时间,在“滇”部落的首领尝羌的帮助下寻找西去的道路,后在今祥云县西境九鼎山和红崖坡一带受到“昆明”等部落的阻挠,望昆明池(今洱海)和彩云而返。是为“彩云南现”的典故。

后来汉武帝做梦时,梦到了彩云南现,至于是真梦到还是假梦到,天知道!于是派兵打败滇王,从那以后云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但在宋朝情况不一样。当时赵匡胤为了不加强中原的百姓负担。看到大渡河以西山恋密布,生活贫苦,一是难治,二是纳入宋朝版图容易,但以后国家得不到收入,反而为此倒贴经济。得不偿失。于是将大斧子一丢。以西的地方朕不要了。

这也开始注定了宋朝的政策,内治内敛。我不扩张,但对百姓好。事实上北宋整个发展方向也是这个方向。而且拿广南西路来说,也是一个鸡胁之地,国家果真如赵匡胤所说,得不偿失。因此交趾后来出兵广西,朝廷好久才出兵平压。

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

真要说起来,现在的交趾与宋朝的依附关系,都胜过了大理与宋朝的依附关系。

现在修路修到大理去?大理同意么?这有违太祖的遗旨啊。

不但赵祯就是其他几个人,除了梅道嘉那是草根出身,无所谓,都脸上变色。一旦宋朝入侵大理,那个风波可就大了。

吕夷简上前奏道:“不可。太祖有命,大渡河之西之地,朝廷不征。”

真是不征,后来历史上侬智高逃到大理后,如果朝廷出兵大理,大理一定会将侬智高送回来。但侬智高呆到老死,也安然无事。因为宋朝不征。

张耆虽然没有说话,可眼神也是同意吕夷简之言。盛度亦是,只是这一次石坚没有找他麻烦,他也放了一个人情与石坚。大家相互尊重嘛。而且现在也杠不过石坚。

至于薛奎、王曾同亲眼里都有了疑虑。

石坚将他们表情看在眼里,脸上一笑。他说道:“我是修路,也不是征讨。”

几个人再次摇头,那有修路不经人家同意,修到人家国家里?不过石坚似乎有话,看他怎样将这个理扳过来。或者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