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教主(下)(第4/5页)

但是刘娥还是很高兴,主谋伏诛,那怕是她自杀的,也是好事。没有了主角,这些江南的余孽没有了效忠的对象,也就成不了大事了。

可石坚还是皱着眉头,他叫杨文广将那个对李织监视的几个禁兵喊来,询问了下,当得知他们看到李织从寺里返回王府就没有再对那个寺庙进行监视。他又再次向元俨询问他昨天有没有和李织接触过。

元俨苦笑地答道:“当得知宫中发生叛乱时,本王问过蓉儿,她说也不知道此事。本王就开始对她产生怀疑,她昨天下午回来后说身体不舒服,也没有下楼,本王生气,也没有去看她。”

石坚明白他的话音,本来这件案件他多次请教过赵蓉,可后面没有通知她,元俨虽然以前不在意,可这样还不从李织身份上联想到其他,那才奇怪。

他又想起了李楠的话,悠然地望着远方,说道:“微臣担心的是烧死的不是她本人,这是微臣疏忽了。”

昨天他被刘娥的诘问,弄得心里有些不舒服,后来又发生了红鸢被撞,自己被“奸”,在这件事上马虎了。不过按照他本来的目的,也是今天早上朝会上请刘娥亲自出马,对李织抓捕,这样一来,可以消除刘娥对元俨的误会。没想到有可能造成一次重大的失误。

刘娥想到这个女子的手段,也有些害怕,她问道:“石侍郎,你是说昨天进入王叔府中的李织有可能是冒充的?”

石坚默然,他说道:“凭着这个邪教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到。”

这时王曾说道:“启禀太后。现在我朝国家富裕,人民安定。唯一就怕那些专诸鸡鸣狗盗之流直接危害太后与圣上的安全。只是以后对进入宫中的宫人进行仔细的甄别,宫中安定,这些人纵然再怎么猖狂,也掀不起大浪。”

吕夷简也是随声附和。这才使刘娥神情放松下来。经此一役,宫中所有不诡之人全部一网打尽,至少再也不会向以前那样,即使睡觉也提心吊胆。

然而石坚皱起的眉头却始终没有放下,虽然王曾说得也有道理,可他们真的掀不起来大浪吗?

他向刘娥又说道:“虽然微臣有负太后所托,此案余尾有些不完美,可也算查破了此案。”

太娥含笑说道:“石侍郎,你不用太过苛刻,这次要不是你,无论是其他任何人,对这个案件,特别是这个邪教,可以说都束手无策。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哀家很满意。”

从巧儿身死,再到宫中三命案,然后石坚与沙戒斗法,查获了平云宫奸侮妇女案,再到他与赵蓉折柳,捉拿李重昭。然后又发生了袭击钦差案,再到当街行刺朝廷命官案,靳家满门被灭案,山陵案,宫中叛乱案。可以说石坚一路行来,都是在悬在两个悬崖之间钢丝上跳舞,有几次可以说生命悬于一丝,其间他还要主持工部事务以及活字印刷和报纸,还有设计这个山陵。想到这里,众人不管怀着什么样的心态,都是唏嘘不已。

石坚又说道:“不过微臣有一请求,还向太后启禀。”

刘娥看到这少年这段时间,人已清瘦了不少,也是心中又产生了他刚进宫时那种怜爱。她柔和地说道:“石爱卿,你有什么样要求只管说,只要哀家能做到的,哀家一准答应。”

她说出这话,可以说是一个天大的奖赏,凭现在刘娥的权利,她可以做到的简直是太多了。众人不由地望向石坚,眼里闪着艳羡的光芒。本来早上还以为石坚也要失势了,可现在看来石坚在刘娥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降低。

石坚却说道:“微臣孝期并没有满,因为先帝病危,得蒙先帝厚爱,这才破戒重至京城。现在大局已定,微臣也要重返和州替祖母守孝了。”

这次众人全部宣哗起来,纷纷阻止。连刘娥也说道:“那怎么可以,现在朝中出现了这样的大事,正需要你替哀家帮忙打理。况且还有先帝的嘱咐,反正你也破戒了,不如留下。”

听到她最后一句,所有大臣都在脑门上冒黑线,反正也破戒了,这叫什么话?

石坚说道:“太后莫慌,且听微臣一言。微臣早就说过,单论才华本领,就是千万须眉男儿也不及太后本领。微臣相信在太后与圣上的治理下,我朝将会出现一个繁荣无比的王朝。其实现在大事已定,臣在与不在已经不重要了。其次还有一条最重要的。那就是结党。虽然臣身负先帝与太后及圣上重恩,决没有结党的心。可朝中百官看到臣在太后心目中的地位,肯定有一些臣子想办法依附。或者臣依然洁身自好,但因为臣的地位,以及恰巧将这个重案破获,臣在朝堂上发言,也没有大臣质疑,这就会成为一言堂,或者说与结党无异。因此现在微臣一是要守孝,二也是让太后重整朝堂。太后,微臣在这里还有一言,允许朝堂有不同的声音,不能成为一言堂,以防不臣之子生起野心。但决不能出现党派之争。那么朝议分裂,政策不能得到连贯统一,这也为祸不小。”

说到这里,他大有深意地看了吕夷简一眼。

然后他又说:“至于国内,虽还有天理孽教余孽存在,但微臣也认为他们自宫中势力全部拨除后,危害也不大了。只是西北,太后要多加小心。一定要修一条宽敝的坚粉路到西北,以防不测,国家能迅速调兵调运粮草。”

然后他又从怀里掏出一件东西,这是一个筒壮事物。他说道:“这是微臣与学生高兢共同研制的望远镜,它在军事上有很大的用途。”

说着他将望着镜递到刘娥手中,教导她用法,刘娥拿起来望远处一看,差点大叫起来。原来她竟清楚地看到很远外皇宫上的景象。她立即将它交与曹玮之手。所有大臣试过之后,就连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都知道它在军事上的用处,有了它可以洞察先机,比敌人更先一步了解对手的动向。须知,就是这个先机,有时候可以完全决定战争的胜负。

石坚又说道:“这个东西制造原理简单,现在只有五个工匠参与,微臣已经与他们签定了特级保密条例。但一定要提防党项人剽窃这个技术。”

在石坚印象中西夏除了凶悍,技术应当很落后,来到这时代后才发现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党项由于生存环境严酷,战事频繁,在兵器制造上很下了功夫,其水平与宋辽相比也算是先进的,在冶铁水平上要不是石坚出了高炉和转炉,锻造水平更在其上。象骑战厉器西夏帕铒锤,还有宋人梦寐以求都想得到的天下第一剑夏州剑。但是西夏的统治者依然不满足,还经常剽窃宋人的技术,然后改良。石坚还不知道,成吉思汗的死因就是中了西夏从宋朝偷盗过来改良的瓷蒺藜,而从马上摔下来受伤,最后不治身亡的。这还是它地域狭小,资源贫困,否则对宋朝的危胁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