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新书《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创作历程(第2/2页)

思索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看著书中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志愿或非志愿地成了军人,很多人在造化的操弄下,忽为日本兵,忽为国军,忽为八路军,唯一不变的,是被牺牲掉的一生,不禁令人掩卷长叹。

「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一个态度,」龙应台说,以前国家是重要的,集体是重要的,草菅人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这一代不是用这种态度来看生命。」

「对于所谓的国家集体,我永远抱持怀疑,」龙应台要年轻的读者深刻地思索一个问题:「个人和集体间的关系是什么?」她说,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很复杂,有对抗,也有合作和支持。重要的是,年轻人要意识到:在集体里,个人有责任做判断。集体里面的个人有反省和觉悟的能力,才能避免集体变成一个失控的机器, 「吞噬了我们前一代人──不管是苏联红军、纳粹德军、日本军或是解放军、国军──的那个可怕的大机器,才有可能将来会变得更文明。」龙应台自己,在十五岁时,就有这样的意识。有一天,她在民众服务社打乒乓球,一群萝卜头玩得正热烈,突然听到担任巡官的父亲大喝一声,「立正!」,因为分局长来了。敬礼时,龙应台觉得非常的屈辱,「我为什么要对你敬礼?你是什么人?」当下,她就下定决心,以后要做的工作,绝对不会被强迫对人敬礼。

龙应台说,那是她人生中最关键的抉择,尔后她做的许多选择,都和这个决心有关。

现在,十九岁的飞力普,也在思考个人和集体间的关系。他服义务兵役的时间到了,但他不愿意当兵,拿出德国的「基本法」说,「我有不服兵役、不为国家打仗的权利。」

龙应台尊重他的决定,展开「拯救大兵飞力普」计划,聘请律师,协助他向军方争取。「万一不成功,他还是得去当大头兵,没办法,我就给他心理建设,说德国的军队现代化得不错,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很有趣,」龙应台笑着说,一下子从笔锋犀利的作家,变成爱子心切的妈妈。

因理解而关怀珍惜

「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龙应台曾说过,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不管你是本省人、外省人、原住民、香港人、大陆人、或是华侨,只要你的家族曾被一九四九的铁轮辗过,苏东坡的这阙词,都会让你的心为之恻恻。

看过《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个又一个在大时代挣扎求生的小人物的故事,你会发现,不管来自何方,不管政治立场为何,追到底,我们就是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每个人都饱受流离之苦,每颗心都伤痕累累。

看透这样生存的本质之后,很多的价值判断可以更为开阔,诸多的冲突对立也可以更为缓和。「某个程度可以抛开所谓的忠奸跟立场之分,」龙应台说,六十年之后回头去看,如果能够有足够的谦卑,如果能以人的价值为核心来看的话,很多东西是能够超越的。

龙应台深深期待,台湾内部、海峡两岸的人,都能好好地面对自己的、以及对方的创伤,好好地沟通,「不认识,你就不知如何去疼惜。珍惜跟关怀,都是因为理解。」

「大舅妈,那应扬后来有见到他妈妈吗?」十九岁的妹妹问,有点迫不及待。

别急,让我们泡杯热茶,打开音响,在珍妮弗.华伦斯「班妮狄克之歌」的悠扬乐声中,继续读下去。

「世上有太多的悲伤,需要治疗,需要慈悲……这么多破碎的心,就像你我的心,被我们做过的事撕裂,但覆水已难收……

我们努力,不断地,试图去修复我们造成的伤口……我只想拥抱你,让我拥抱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