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测风云

黎明的风,带着旷野潮湿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座星散寂寥的村落,在动荡的雾霭中匆匆闪过。听不见村落中此起彼伏的鸡鸣,听不见狺狺犬吠,唯有足下疾如骤雨般的蹄声不绝于耳,追赶着天上晨星。

这条商道出京都临安,经浙南,奔福建。晨光衬出大道上两匹快骑飞奔而来,骑在马上的是宋慈与宋勰。

这是上路的第二个白天了,昨夜,他们都只是打了个盹儿就又上路。自从得知父亲病危的消息,宋慈仿佛就再没有了睡意。

宋家数代一脉单传,宋慈也是独子。父亲对他的厚望,单看为他取名慈,字惠父,这便是期望他日后高科入仕,做个恩德慈及草木,贤名垂于青史的父母官。

可是,高科入仕,谈何容易!

宋慈生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二十岁到京都入太学,太学里仍实行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的“三舍法”,将学生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宋慈以博记览、善辞令被纳为上舍生。这上舍生参加科考是不必经过乡试、府试的,可从太学直接参加。可是宋慈一连两度参加科考,都榜上无名。

“科场舞弊!”宋慈怨道。

“你这是没出息的想法!”父亲说。

父亲一生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一个人把自己不成功的理由推给他人、推给世道。

宋代科举取士,自宋太宗淳化三年开始就建立了“锁院制”,后有“糊名制”,再后又实行“誊录制”。那是督专员将考生试卷另行誊录,以使考官不但无从窥探考生姓名,就连字迹也无从辨认了。父亲是个十分维护正统的官员,父亲的话不论是出于对儿子的深爱还是严督,对宋慈都是鞭策。此后的岁月枕卷秉烛,宋慈算是尝尽了攻书课业之苦。嘉定十年(1217年),宋慈终于在通过礼部试后,参加了宁宗皇帝亲御的殿试,并以奏赋第三高中进士。

金榜题名。终于盼来这一日,他首先想到的是父亲,如何让远在广州的父亲尽早知道这个喜讯呢?哪里想到,却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

蹄声不住敲打着寂寥的大道,约莫中午时分,宋慈和宋勰在路旁一爿小店前停了下来,吃点东西,饮了马,就又上路。

宋慈的父亲名巩,在广州任节度推官,年近花甲,多年来少有疾病,就连感冒风寒也几乎与他无缘。这次得病始于去年夏秋之交,初时只是感到胁腹胀满不适,胃纳不佳,二便不调,于是自行调理,没有十分措意。但日循一日,迁延数月,仍不振作,渐渐觉得胁下有一痞块,隐隐作痛,竟至动辄神疲身倦,不能料理公务。延至今春,肤色暗晦,形体羸瘦不堪,腹部却又胀如有孕,观之皮薄而紧,青筋显露,叩之如鼓,闻之时有鸣声。在广州多方寻医都不能愈,宋巩便决意回福建建阳老家。

宋巩的祖籍原非福建建阳,祖上自唐文真公传四世,由河北邢台迁至浙江建德,又传三世始迁福建建阳。这迁官建阳的宋氏先人名宋仕唐,在建阳任县丞,后世的史籍说他“公廉有守,遇事通晓”。他卒于建阳任内,临终嘱咐妻儿就在建阳定居,从此宋氏一家成为建阳县人氏。

宋仕唐的儿子叫宋翔,史称他七岁能诗,后累官国子监簿,文才曾“名动京师”,回乡后首创义举修建了童游桥。这宋氏后人在地方上一代一代都深为建阳人敬重。宋仕唐表字“世卿”,宋巩表字“直卿”,也可见宋氏先人对子孙入仕为官一代代都极为重视。当宋巩预感自己日暮西山之时,唯一挂心的就是儿子这次进京赶考的结果如何。

一日,他对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随从宋勰道:“快快打点行装……火速回乡!”

“大人,”宋勰见宋巩说话都很吃力,不禁劝道,“你这身体,怎经得一路颠簸?”

“不必多言……快快收拾!”

“不妨等……”

“不能再等!回去还可以找……海听先生!”

说到家乡的海听先生,宋勰不语了。他也这样想过,只是想等老爷稍有好转再提送他回乡,现在想来,只怕是等也无益,加之老爷思子心切,早日回归,或许还有益些。他当即整理收拾,起道回程,一路上精心侍奉,经粤东入闽,直奔建阳。

抵达建阳家中那日,随行仆役飞奔入门通报,宋家老小无不大惊,慌忙奔迎出门。

此时宋巩已相当虚弱,唯尚能识得家人,宋勰小心地将老爷从太平车上的卧位抱下,直抱到房内老夫人卧房的软榻上。

宋老夫人年逾半百,身体也不大好,只是那镇定而善于掩饰内心焦虑的神情尚能窥见她年轻时的气魄和风韵。

儿媳连氏正当青春,身材袅娜,温柔娴静,见侍女秋娟端来了一盆热汤,即刻卷袖拧起巾帕,为公公揩擦着脸颊,小孙女宋芪牵着母亲的衣裙,站在爷爷榻前,尚不晓事。

“康亮,你速去庵山一趟,看看海听先生在不在家。”宋老夫人吩咐老家人道。

“我去!”满身汗水的宋勰说。

“不……”宋巩睁眼看着宋勰,头略微动了动。

宋勰知道老爷有事吩咐,近前俯下身子,只听老爷说:“你……速去临安……”

看着老爷无限思虑的眼睛,宋勰蓦然涌起一层云似的泪水,当即应诺:“我这就去!”

一条河流横在他们的前方,正是江南春汛时,大水冲走了河上的木桥,眼下大水已退,木桥并未建起,宋慈二人在河边勒骑停了一下,见那河水并不很深,便打马跃向河中,水花四溅……

此时宋慈心中也只有两个人,一是父亲,二是海听。

海听先生在家乡方圆数百里医名远播,为患者重开天日之类的事早已传为佳话。几年前,宋慈的夫人难产,海听先生曾将她与女婴从几乎无望的绝境中领了回来。只是海听先生时常外出云游,少则十天半月,多则累月经年,先生此时在不在建阳呢?

又是一个黄昏降临,蹄声惊起道旁树上归巢的鸟雀,天边半轮倚山的红日,红日又变作一弯月,马蹄声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