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奏稿卷三十(第6/10页)

三月间,英国公使来津接见,亦以此事有无相询。臣鸿章当以实告,意颇欣许,亦谓先赴美国学习。英国大书院极多,将来亦可随便派往。此固外国人所深愿,似于和好大局有益无损。臣等伏思外国所长,既肯听人共习,志刚、孙家谷又已导之先路,计由太平洋乘轮船径达美国,月余可至,当非甚难之事。或谓天津、上海、福州等处已设局,仿造轮船、枪炮、军火,京师设同文馆,选满汉子弟延西人教授。又,上海开广方言馆,选文童肄业,似中国已有基绪,无须远涉重洋。不知设局、制造、开馆、教习,所以图振奋之基也。远适肄业,集思广益,所以收远大之效也。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月异而岁不同。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遍览久习,则本源无由洞彻,而曲折无以自明。古人谓学齐语者,须引而置之庄岳之间,又曰百闻不如一见,比物此志也。况诚得其法归,而触类引伸,视今日所为,孜孜以求者,不更扩充于无穷耶?惟是试办之难有二:一曰选材,一曰筹费。盖聪颖子弟不可多得,必其志趣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华者,方能远游异国,安心学习,则选材难。国家帑项,岁有常额,增此派人出洋肄习之款,更须措办,则筹费又难。凡此二者,臣等亦深知其难。

第以成山始于一篑,蓄艾期以三年。及今以图,庶他日继长增高,稍易为力,爰饬陈兰彬、容闳等悉心酌议,加以复核,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习十五年后,按年分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名上下。年力方强,正可及时报效。闻前此闽、粤、宁波子弟,亦时有赴洋学习者,但只图识粗浅洋文洋话,以便与洋人交易,为衣食计。此则入选之初,慎之又慎。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分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材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至于通计费用,首尾二十年需银百二十万两。诚属巨款,然此款不必一时凑拨,分析计之,每年接济六万,尚不觉其过难。除初年盘川发给委员携带外,其余指有定款,按年预拨交与银号,陆续汇寄,事亦易办。总之,图事之始,固不能予之甚吝,而遽望之甚奢。况远适异国,储才备用,更不可以经费偶乏,浅尝中辍。近年来,设局、制造、开馆、教习,凡西人擅长之技,中国颇知究心。所需经费,均蒙谕旨准拨,亦以志在必成。虽难不惮,虽费不惜,日积月累,成效渐有可观。

兹拟选带聪颖子弟赴外国肄业事,虽稍异意,实相同。谨将章程十二条恭呈御览,合无仰恳天恩。饬下江海关于洋税项下,按年指拨,勿使缺乏。恭候命下。臣等即饬设局,挑选聪颖子弟,妥慎办理。如有章程中未尽事宜,并请敕下总理衙门酌核更改。臣等亦可随时奏请更正。所有拟选聪颖子弟前赴泰西各国肄习技艺缘由,谨合词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谨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酌议章程,恭呈御览。

——商知美国公使照会大伯尔士顿,将中国派员每年选送幼童三十名至彼中书院肄业缘由,与之言明,其束修膏火一切均中国自备,并请俟学识明通量材拔入军政、船政两院肄习,至赴院规条悉照美国向章办理。

——上海设局经理挑选幼童派送出洋等事,拟派大小委员三员,由通商大臣札饬在于上海、宁波、福建,广东等处挑选聪慧幼童年十三、四岁至二十岁为止,曾经读中国书数年,其亲属情愿送往西国肄业者,即会同地方官取具亲属甘结,并开明年貌、籍贯存案,携至上海公局考试。如姿性聪颖并稍通中国文理者,即在公局暂住听候齐集出洋,否即撤退以节糜费。

——选送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驻洋肄业十五年后,每年回华三十名,由驻洋委员胪列各人所长,听候派用,分别奏赏顶戴官阶差事。此系官生,不准在外洋入籍、逗留及私自先回遽谋别业。

——赴洋幼童学习一年,如气性顽劣,或不服水土,将来难望成就,应由驻洋委员随时撤回,如访有金山地方华人年在十五岁内外,西学已有几分工夫者,应由驻洋委员随时募补,以收得人之效,临时斟酌办理。

——赴洋学习幼童,入学之初,所习何书,所肄何业,应由驻洋委员列册登注,四月考验一次,年终注明等第,详载细册,赍送上海道转报。

——驻洋派正副委员二员,每员每月薪水银四百五十两。翻译一员,每月薪水银二百五十两。教习二员,每员每月薪水银一百六十两。

——每年驻洋公费,银共约六百两,以备医药、信资、文册、纸笔各项杂用。

——正副委员、翻译、教习来回川费,每员银七百五十两。

——幼童来回川费及衣物等件,每名银七百九十两。

——幼童驻洋束修、膏火、屋租、衣服、食用等项,每名每年计银四百两。

——每年驻洋委员将一年使费,开单知照上海道转报。倘正款有余,仍涓滴归公,若正款实有不足之处,由委员随时知照上海道禀请补给。

——每年驻洋薪水、膏火等费,约计库平银六万两,以二十年计之,约需库平银一百二十万两。

续议江苏水师事宜折 同治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奏为续议江苏水师事宜,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议改江苏水师章程,于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四日专折具陈,旋准兵部会议,复奏请旨敕下,两江总督等查照各条妥为办理各等因。于同治八年三月间,知会到苏,彼时臣已赴任直隶,前两江督臣马新贻逐条核办,与提臣李朝斌及苏松、狼山、福山三镇总兵详细斟酌,略有损益。并谘访熟于江苏营伍之人,参酌旧制,厘定新章二十五条。马新贻业已定稿过印,拟于大阅之时察看各处地势,再行具奏。臣接任后,查阅马新贻所定原稿,大致略备。其中有数事与原奏稍异者,如里河五营内之淞南、淞北两营,地段太宽,船只太少。提臣李朝斌屡有改章之请,马新贻以奏定之案不欲率尔更张,往返筹议至再至三。今年派员勘查里河各地段一次,始定仍如前议,略添船只。而于汛地之中,专以官塘干河为重,支河汊港处分从宽,俾责任较专,而巡查易遍。此马新贻尚未确定,而近日议妥者也。又如苏松、狼、福等三镇额兵,臣初次议奏,除水兵分船派定外,每镇各留陆兵一百名。本谓水师以船为家,不必尚存陆兵名目。嗣后马新贻博采众议,佥谓三镇陆兵有必须承应之差,有不可尽废之势。改为苏松、狼山两镇,各留兵五百名。福山镇本有右营陆兵计原额五百三十三名,现只存兵二百名,拟再招二百名,合之原奏之一百名,亦成五百名之数。其统带之官弁,互有更换。又如海门一营,原奏拟归狼山镇统辖。嗣经李朝斌与马新贻会商,以海门营汛地离狼山镇为远,而离苏松镇为近,拟改拨苏松镇管辖,以期形势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