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励精图治 第六节(第3/5页)

“那也顾不得,义之所在,虽万千人,吾往矣。”桑充国坚定的说道。

“等待吧。我现在羽翼未成,未可轻飞。”石越一拳砸在石阶上,一丝鲜血从手上流了出来,他却浑然不觉,注视桑充国,说道:“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来先贤祠吗?”

“……”桑充国嘴唇动了动,终是没有说出来。

“你以为我是来忏悔的吗?不是。我不过是因为王元泽要入祀先贤祠,心中不平,信步至此而已。进来之后,也不过是触景生情。我不曾想我也会有如此脆弱的时候。”石越苦笑了几声,又说道:“但是从现在看来,王元泽虽然对我过于心狠,但是他其实不是个太坏的人。他只是很可悲。”

“他做了什么?”桑充国愕然问道。

石越却没有回答他的话,自顾自的说道:“为了一个高尚的目的,可以采用最卑鄙的手段。王元泽的目的如果是对的,如果他能走向成功,那么一定有很多人会赞美他。但是他毕竟从来没有贪污过,他不择手段打击政敌,主张采用最激烈的方法进行改革,最终的目的,却并非是为了私利,至少他比那些只知道克剥民脂民膏的人要强。令岳的几兄弟,除了令岳外一家,王安礼、王安国、王安上,都谈不上清廉,难怪王元泽对他们谈不上多尊敬。”石越做了四五年的官,官场上的内情,早已非常的清楚。

桑充国的脑海中,却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他的大舅子王元泽究竟用了什么“最卑鄙的手段”?

石越与桑充国在先贤祠交谈的同时,石府却乱成了一团。

阿沅不见了!

自从那日石越将阿沅带回府后,阿沅的情绪就一直不怎么稳定。整个府上,她只愿意见石越与唐康两个人,但是每次见面,和石越基本上都是冷言冷语。石府所有的丫环婢子,家丁奴仆,都不喜欢阿沅,梓儿再怎么样三令五申,下人们只觉得梓儿宽大,却越发的觉得阿沅可恶。更何况,阿沅本身不过一个丫头,忽然间被当成了小主人,更让很多人心里不服气。若是说起来,阿沅在石府的身上,虽然锦衣玉食,却谈不上什么快乐。虽然石越每日下朝,都会花点时间去陪她,但是几个月来,二人的关系却从不见好转。只有唐康似乎慢慢成了阿沅的朋友,经常会陪她去拜祭楚云儿的芳坟。

但自从唐康与秦观一同前往杭州,成为蔡京的副使,准备出高丽之后,石府上上下下,除了石越和梓儿,基本就没有人记得还有阿沅这个人的存在了。丫头们见着她行礼,都会主动退到十步之后,她偶尔走出房门,无论走到哪里,哪里的欢声笑语就立时中顿,所有的人都会用无比冷漠的神态待她。无论是阿沅自己,还是石府的下人们,都觉得她完全是硬生生的挤入了一个不属于她的世界。

其结果就是,阿沅终于从石府消失了。丫头们心里几乎是幸灾乐祸的向梓儿报告这件事情,梓儿立时吩咐家人寻找,众人在梓儿的催促下,心不甘情不愿的翻遍了府上的每个角落,终是没有找到阿沅。石安派人去楚云儿的墓地向杨青打听,也是不得要领。

似汴京这么大的城市,若她真有心不让人找到,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时之间,竟连李丁文也束手无策。

众人抱着各异的心情,一直瞎忙到石越回府,这才七嘴八舌的向石越禀报阿沅失踪的事情。石越顿时也慌了神,但是凭他有多大本事,除非全城大索,否则要找到阿沅,完全没有任可能。石越一时想起楚云儿对他的嘱托,一时又想起阿沅一个女孩子家,万一有什么差错……竟是欲哭无泪。当下也只能去开封府报官,又派出家人,去杭州打探消息。

数日之后,东海万里碧波之上。海面蓝得象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清得象最明亮的玻璃。唐康与秦观都是第一次出海,站在神舟级海船上,看着眼前的大海,伟丽而宁静、碧蓝无边,象光滑的大理石一般,二人都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赞叹。唐康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的海风,笑道:“少游兄,果真是不虚此行啊。”

秦观正要点头同意,却听身后有人笑道:“那是二位公子没有见过风高浪险之凶险。”

二人知是蔡京,连忙转身,抱拳道:“蔡大人。”

蔡京却知二人身份与众不同,丝毫不敢怠慢,回了一礼,笑道:“我比二位痴长几岁,如蒙不弃,叫我一声元长兄便可。大家不必过于拘谨。”

“岂敢。”

“康时、少游,可是嫌我是个俗人?”蔡京笑道。

“蔡大人的字名动天下,京师至有人百金相求,少游的词连大苏都称赞,若说我是俗人,那还差不多。”唐康笑道。

“康时何必过谦?白水潭谁不知康时的大名?同时在明理院、格物院上课,而且成绩优秀,号称才子。”蔡京恭维道。

唐康倒想不到蔡京竟然连这些也知道,他虽然为人沉稳,但毕竟年轻,还真道自己的声名竟然传到了杭州,心里不由暗自得意,口里却谦道:“几年来格物院越发受重视,明理院学生兼格物院功课的,在白水潭也有五六百人。我却也算不得什么。蔡大人……”

“康时真的要如此见外?”蔡京不悦的说道。

唐康与秦观见他如此,对望一眼,改口说道:“元长兄。”

“这便对了。”蔡京顿时喜笑颜开,笑道:“这次我们奉旨出使高丽,正要齐心协力,大伙儿都是为了皇上大宋,也是给石参政争口气,千万不可生疏了。”

“正是。”秦观笑道:“元长兄以前去过高丽吗?”

蔡京嘻笑道:“我虽然提举市舶务,却是连海也没出过几次。哪里便去过高丽。”

“那?”

“二位放心。高丽不比倭国,高丽贵族学汉文,讲汉话,虽然和普通百姓之间言语不通,和高丽国官人,却是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的。何况我使团之后,还跟着这许多商船,其实精通高丽语的人多的是,我已经让人召集一些对高丽风俗民情非常了解的人,来船上给我们讲课。这叫有备无患。”蔡京微微笑道,显是胸有成竹。

“难怪家兄时常夸赞元长兄颇有干才。”唐康对蔡京也是很佩服,但他久在石越身边,自是知道石越对蔡京颇有疑忌之意。

蔡京微觉得意,脸上却不动声色,又笑道:“每次使节、商队出海,都有专人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我早让人抄录了一份,带在船上。康时与少游若有空,不妨也看看。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此去,要说服王徽出兵辽东,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