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和装备(第3/5页)

除了长矛,翼骑兵主要的近战装备还有马刀(Szabla)和破甲剑(Koncerz)。其中,马刀用于混战中马上的劈砍。最初马刀也是沿用土耳其和匈牙利式,后来经过逐步改良,到17世纪初逐步形成了波兰特色的马刀,成为当时风靡欧洲的马上用近战装备。和马刀不同,波兰翼骑兵的破甲剑没有剑刃。这是一种来自日耳曼人的装备,长度在1.3~1.6米,截面为三棱或四棱,用途是直接刺穿敌人的甲胄。这也是波兰翼骑兵较为特殊的一种装备。马刀一般悬挂在左边,而破甲剑一般认为是挂在马鞍上,放在骑手右侧大腿底下,剑身基本和地面平行。不过在现代演员重现场景时发现,这种方法非常不舒服,因此现代重现的波兰翼骑兵一般是把破甲剑挂在马鞍上,和地面成45度角。除了马刀和破甲剑,阔剑(Pałasz)也是翼骑兵们常用的武器,虽然根据巴托雷时代的规定,这种装备本应由破甲剑所取代,但事实来看,这种武器仍沿用了不短的时间。这种阔剑剑身笔直,多单面开刃(也有两面开刃),开刃侧刀尖形状类似马刀带有弧度。除了这些近战武器,翼骑兵们还会使用的近战武器包括战锤(Nadziak)、战斧或者圆锤(Buława)。特别说一下圆锤,这种武器同时具有礼仪和实战作用,其外形类似权杖,顶端为瓜形或者球形。历史上圆锤是波兰统帅和哥萨克盖特曼的权力象征,一战后波兰军队元帅,以及今天的乌克兰总统仍然将圆锤作为其权力象征。

除了长矛和刀剑,翼骑兵往往还会装备一些远程武器。翼骑兵装备最多的远程武器是手枪,一般翼骑兵都会装备一两把燧发手枪。除了作为远程武器,在紧急情况下,翼骑兵还可以把手枪倒过来握住枪管当作战锤或圆锤用。16世纪20年代后期起,翼骑兵部队中才开始出现火枪的身影,而翼骑兵的手枪到40年代才开始广泛装备。至于长管火器,如火绳枪、卡宾枪等是否装备了翼骑兵的使用似乎还有争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翼骑兵的弓。对于出身于贵族的同伴们来说,弓是他们身份的象征,乃至是他们日常服饰的一部分。甚至直到火器早已全面取代弓箭之后,波兰翼骑兵身上还是会挂着一张弓。扬·索别斯基时代一批装备弓箭的轻甲骑兵(Pancerny)连队被改编为翼骑兵连队,也帮助这一传统继续坚持了下来。根据当时人们的记载,甚至到了1710年,即大北方战争期间的波兰翼骑兵仍然会佩戴弓箭。这一过时的行头遭到了其他西欧国家军人的嘲笑。对翼骑兵来说,弓与其说是武器,不如说是饰品。

◎ 不同样式的波兰翼骑兵头盔。

◎ 17世纪上半叶的波兰翼骑兵盔甲(波兰华沙军事博物馆)。

战马是翼骑兵装备中单项价格最高的一项,也是他们战斗和生存的根本。在当时的鲁塞尼亚(乌克兰)有一句话:“波兰人没有马,如同人没有灵魂。”传统的欧洲马身量较小,容易退化,波兰人在欧洲较早便从奥斯曼人和鞑靼人手中引入了阿拉伯血统的马匹(突厥马)进行繁育。1656年,在比亚韦斯托克附近,波兰人在欧洲率先建立了驯养东方马匹的马场,东方血统的马匹和欧洲马在这里杂交后,培育出的波兰马兼有东方马和欧洲马的长处,它们体型更大,速度更快,也更强壮。波兰战马在当时的欧洲是最出色的战马,广泛受到西欧各国的欢迎,每年都有数千匹波兰马出口到西欧各国,特别是三十年战争期间,以至于波兰特意颁布了禁止马匹出口的禁令——理所当然的,这没什么效果。波兰翼骑兵们不只装备一匹马,除了骑乘用的战马,同伴们还会添置额外的备用战马。此外,运输小队物资的大车,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挽马(当时每辆大车一般需要4到6匹马)。一般来说,小队中马匹的数量大致是相当于小队(在册)人数的2到3倍。

最后,我们说说翼饰。这应该说是翼骑兵装备里最特殊、最吸引人也是最让人迷惑不解的一个部分。

从我们现在看到的翼饰来看,一般来说,翼饰主要结构是木质,顶端略微向前弯曲,上面安着鹰等鸟类的羽毛。翼饰一般是安装在骑兵的马鞍上,也有安装在骑兵的背上或者手臂上。据考证,这种翼饰最初出现在16世纪中后期,最早也是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地区的得利骑兵所佩戴的安装在不对称盾牌上的鸟羽毛。波兰骑兵佩戴的翼饰,最早的文字记录应为1574年亨里克·瓦罗亚(Henryk Walezy)[22]加冕典礼上。后来先挪到了马鞍上,再后是骑兵的背上。翼骑兵的翼饰有成对的,也有单独的。翼饰配上闪亮的盔甲,翼骑兵可以用辉煌壮丽来形容,尤其是成队成队的翼骑兵出现时,那种灿烂更是难以描述。一位意大利使节在参加了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的登基仪式后这样描述翼骑兵:“这种举世无双的骑兵的庄严和与美丽是无需赘述的;对他们的装备……的描述,是很无谓的。这样做只是亵渎他们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一支独特的骑兵,在亲眼见到以前你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他们的魅力与光彩壮丽。”而在近现代波兰画家——如扬·马泰伊科、尤里乌什·科萨克等人的作品中,佩戴翼饰的波兰翼骑兵向俄国、乌克兰或者鞑靼军队发起冲击,更是鼓舞了波兰的民族精神。

但是,历史事实非常令人遗憾。首先,在波兰骑兵最辉煌的时代(即斯特凡·巴托雷、齐格蒙特三世等人在位的16世纪中后期到17世纪初),这样辉煌的翼饰并不多见,直到扬·索别斯基时代,这种翼饰才被仔细地修饰并变得光彩夺目。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翼骑兵光辉的盔甲和翼饰(包括复制品)多数就是来自于这个时代,而非翼骑兵本身最光辉的时代。其次就是关于这些翼饰的作用。对此历史上曾经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在骑兵冲锋时,羽毛与空气摩擦会发出声音,以对敌人进行恐吓。但是,羽毛和空气摩擦的声音在战场上很容易被其他声音(如马蹄声)所盖过,因此这种说法难以成立。事实上在1998年,电影《火与剑》(波兰导演耶日·霍夫曼执导)在拍摄过程中,曾经有50多名翼骑兵骑马反复奔跑,但是翼饰几乎一点声音也没发出。如果要恐吓敌人,翼骑兵的外表和马蹄声就足够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翼饰是用来防止敌人——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和鞑靼人——对他们使用套索。这种说法也很让人怀疑能否起到作用。同样是在拍摄《火与剑》的过程中发现,翼饰在骑马冲锋时中会产生极大的阻力,甚至有把人从马上拽下来的危险;而如果装在马鞍上,马则根本没有办法快速前进。因此基本可以肯定,翼骑兵的这对翼饰应当只是在特殊场合(如检阅等重大仪式时)才会使用,在实战中使用的可能性很小。也有历史学家推断,翼饰这种装饰类似勋章,只有那些在战斗中建立功勋的部队才有资格佩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坐实了翼饰不会在实际战斗中出现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