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出征(第2/3页)

胖子深深的看着方铮,道:“方兄,只有让你领兵,才能让我完完全全放心,你我相识于书院,是真正的布衣患难之交,咱们一起打架,一起阴人,一起逛窑子,好事坏事干了不少,连我如今的皇位,都是你帮忙使力抬上来的,满朝文武,我独信你一人。如今我这个朋友有了危难,方兄,再扶我一把!”

方铮闻言,胸中一腔热血顿时沸腾起来。

他明白,这不是向他下圣旨,现在的胖子,是个需要朋友帮助的无助之人,天下除了自己,还有谁能帮他?

打仗又怎样?血肉模糊的战场自己又不是没见过,为了这个朋友,再见一回又如何?老打着做纨绔少爷的如意算盘,若连朋友都不帮,自己这个纨绔少爷岂不是活得太过自私?这样悲哀的纨绔少爷做起来有意思么?

死就死吧!老子本不该出现在这个年代的,活了这几年,又当了这么大的官儿,老婆有了,儿子有了,老子已经赚够本了!

“好,我帮你!”方铮看着胖子,重重点头。

胖子眼眶顿时湿润了,望着方铮渐渐变得坚毅的脸庞,他忽然咧开嘴笑了笑,笑中带泪。

方铮也笑了。

朋友,就是这么简单,一句感谢的话都不必说,彼此懂的。

“哎,胖子,帮忙归帮忙,国库欠我那三百万两银子你可别赖啊,要还的!亲兄弟,明算帐。”

胖子肥脸唰地变黑了:“……”

“……我还是很不放心哎,要不你现在给我打张欠条吧,这样我就能安心北伐了……”

“……不!”胖子从齿缝中迸出一个字。

小绿被方铮搂在怀里,微微喘息,刚才的一番颠鸾倒凤仿佛把她送上了天堂,激情过后,仍久久不能平静。

方铮的另一边,凤娘一只皓如白玉般的玉臂伸过来,轻轻搭在方铮的肩上,迷离的媚眼如万千柔线般缠绕在他身上。

“夫君,这两日你怎么如此……贪心?要了我们一次又一次,我们都受不住了呢……”凤娘的声音仿佛仍带着几分情欲,柔柔软软的,令方铮刚刚老实下来的下身,又不由自主的直立起来。

小绿趴在方铮身上,立马感觉到方铮身体的变化,吓得浑身一颤,急忙喘息着躲远,光洁如玉的裸背对着方铮,嘴里轻柔的叫道:“不……我不要了,少爷,你……你找凤娘吧,我不行了……”

凤娘也花容变色,急道:“……我也不行了,夫君,你……你也太厉害了吧。”

方铮无奈的看了看翘立怒挺的小方铮,道:“算了,这种事儿要节制……咱们再来一次就算了,好不好?”

二女皆变色,急急摇头。

凤娘反身,赤裸裸的两团柔软压在方铮胸膛,轻声笑道:“夫君,你可要节制才是,姐姐说了,不准……嘻嘻,不准让你贪太多,若坏了你的身子,姐姐饶不了我们呢……”

方铮苦笑,道:“好吧,咱们说说话得了……”

凤娘轻轻喘息了几下,柔声道:“夫君,你这两天怎么有点心神不属的?你怎么了?”

方铮叹了口气道:“老婆们,再过两日,我就要北伐草原,跟突厥人打仗去了……”

二女闻言,浑身颤抖几下,一扫方才旖旎妩媚之色,急得俏脸苍白,惊声道:“你要去打仗?这……这是为何?”

方铮凛然道:“男儿忠君报国,这是应尽的义务,我怎能不去?”

二女美目霎时涌出了晶莹的泪水,凤娘看着方铮,泣声道:“你报国倒是走得轻轻松松,可是……男人上阵杀敌,对我们女人来说,却是天大的祸事了……”

小绿反手抱住方铮,躲在他宽阔的怀里,哭得如同泪人儿一般,只是不停的摇头。

方铮抽了抽鼻子,悲愤道:“你们以为我愿意去啊?我这不是逼得没办法么?大臣们推举我去,皇上只相信我,我他妈的招谁惹谁了?”

凤娘急急抬头,道:“那我们去告诉姐姐,请她进宫劝皇上收回成命……”

方铮摇头道:“不用了,宓儿已经知道,是我拦着没让她进宫,打仗的事儿没谁逼我,是我自己答应皇上的……”

看着二女哭得楚楚凄然,方铮伸出双手紧紧搂住了她们,把她们抱在怀里,再三向她们保证,自己只在后方发号施令,不用亲自上阵杀敌,二女神色这才稍有舒缓。

特意看了看小绿,方铮想了想,迟疑道:“……小绿,我这次去草原,还有个目的,根据探子回报,你的母亲现在正在默啜可汗的中军大帐内,我想,如果此战能胜,应该可以顺利救回你母亲。”

小绿一颤,猛然抬头望着方铮,神色数变,思量半晌,小绿低下头,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少爷……小绿想跟在你身边,一起北伐草原。”

“啊?不行!开什么玩笑!万万不可!”方铮毫不犹豫的拒绝:“两军对阵,刀剑无眼,伤着你怎么办?这事儿万万不行!”

小绿没有强求,只定定的瞧着方铮,从她坚定的目光中,方铮看到了几分决然,心知他怎么也阻止不了小绿北上草原,毕竟她的母亲还在敌人的部落中受苦,知道她母亲的下落,小绿肯定会去的,自己根本阻止不了她。

“……好吧,去吧去吧,跟我一块去!”方铮无奈的挥了挥手,道:“你们总是欺负我,我实在太惯死你们了!”

小绿感激的笑了笑,将头埋在方铮怀里,使劲的抱着他的腰。

方铮眼珠转了转,色笑道:“……快出征了,我得好好欺负欺负你们,等我大胜回朝时,你们肯定也为我怀上了大胖小子……”

说着方铮猛地一翻身,将凤娘压在了身下。

烛光摇曳,照映着满室春光。

宣武元年四月,京郊校场上,旌旗招展,杀气冲宵,上万名将士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鲜亮的铠甲,手执锋利的刀剑长矛,静静的站在校场上,一万多双眼睛注视着点将台上,一身银铠穿着的方铮。

这一万多人是从拱卫京城的四大军中抽选出来的精锐,他们将随同方铮一起北上,然后在幽州与正在紧张训练的十万大军会合,一同出兵讨伐默啜。

校场上鸦雀无声,万人如同一人,静静的站在那里,沉默中散发出淡淡的肃杀之气,随着时间渐逝,肃杀之气慢慢浓郁,在校场上空翻滚,凝结,如同锋利的刀锋,肆无忌惮的剐着人们的肌肤,令人不由自主生出敬畏。

沙场点兵,气冲霄汉,点将台上,一身鲜亮铠甲的方铮,满面严肃的注视着前方上万名将士,他们年轻壮硕,精神抖擞,朝气蓬勃,于沉默中散发出一股无所畏惧的战意,仿佛他们并非去前线与突厥人生死搏杀,而是即将要去参加一场豪奢无比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