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原则性和灵活性(第2/4页)

刘备恍然大悟。是啊,人世间的事无非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自己以前真是太古板了。

便出兵,令庞统为军师,起兵五万,浩浩荡荡西行。与此同时,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守荆州,以拒曹操。

你不能走

刘备真的来了,黄权真的着急了。

特别是在得知刘璋要亲出涪城迎接刘备时,黄权哭谏说,主公此去,必被刘备所害,我跟随主公多年,不忍主公中他人奸计。望三思而后行啊!

但是黄权的哭谏在此时变得很不合时宜,因为刘璋的心已是动荡的心,他坚决要往外走。黄权坚决不让他往外走,史书上说他“叩首流血,近前口衔璋衣而谏。”

刘璋怒了,狠狠地将衣摆一抖,抖落黄权两颗门牙,然后喝左右将黄权这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老东西推出去。黄权大哭而归。那哭声,仿佛哀乐,回荡在益州的上空。

但是刘璋依旧不能成行。继黄权哭着走了之后,又一个人抱住了他的大腿。是一个叫李恢的官员。

他和黄权一样,也是哭谏。他预言刘璋会站着出去,躺着回来。这让刘璋感觉有些害怕——怎么回事?难道今天不是黄道吉日,不宜出门?

张松看出了刘璋心里的害怕。他劝道:主公啊,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现如今蜀中文官多顾妻子,不复为主公效力;而武将呢又恃功骄傲,各有外心。唉,要是不得刘皇叔,敌人一来,谁保卫我们益州呢?一个个都是投降派啊……

张松也哭了,哭得声情并茂,令刘璋感动莫名。刘璋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兄弟啊,啥都别说了,在益州也就兄弟你靠得住,是我的知交!

于是李恢也被拖出去了,所谓乱棒打出。刘璋觉得,自己这一次真的可以走了,因为心无所碍。

却还是走不了。发生了一件更揪心的事。有一个人想死了。王累。

王累在此时用绳索将自己倒吊于城门之上,他一手拿着谏文,一手拿剑,声称刘璋如不纳谏,他将自行割断绳索,活活撞死在地上。

刘璋站在城门前,倒吸一口冷气——刚才玩的是哭谏,这一回却是死谏。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刘璋接过了王累的谏文。

谏文是这样写的:“益州从事臣王累,泣血恳告: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言,会盟于武关,为秦所困。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备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倘能斩张松于市,绝刘备之约,则蜀中老幼幸甚,主公之基业亦幸甚!”

刘璋看完之后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将那张纸轻轻一扔,说——你可以去死了。

王累绝望了。他大叫一声,马上割断绳索,随即就撞死在地上。当然,要说得准确一点的话,王累不是撞死的而是气死的。因为在撞地之前,他就已经气绝身亡了。

刘备版鸿门宴

涪江之上。刘备与刘璋相见,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所谓各叙兄弟之情,那情景相当的感人。

刘璋的心可以说完全放下来了。他对众官员说——知道成功的秘诀吗?从相信兄弟开始。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可以怀疑的,兄弟情不能怀疑。否则,你就是一个人在战斗。

不过很多官员对刘璋的谈话抱持审慎的态度。一切才刚刚开始,狐狸的尾巴究竟会不会露出来,不到最后时刻是不好判断的。

与此同时,庞统则劝刘备痛下杀手。不错,亲切友好的交谈是可以的,叙兄弟之情也没什么,但那只是过门,是前奏。接下来,就要使出男儿本色,该出手时就出手。

刘备又首鼠两端了,又开始怀疑昨天的决定——杀同宗兄弟,是我刘某人该干的事吗?!

庞统见刘备还是心太软,就又循循善诱,说咱们爬山涉水,已经走到这一步,退是不能退了。如果一直狐疑下去,能做成什么事呢?再说我们的机谋一旦泄露,反为对方所算。在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方,明公真打算不明不白地死去?

刘备依旧首鼠两端。

唉,杀一个人真不是容易的事,特别是要杀的这个人是自己的兄弟。刘备的痛苦难以名状。

庞统便不再逼他。

庞统以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事不是逼出来的,而是狠出来的。对别人狠一点,对自己更要狠一点。很显然,刘备在这两方面都没能达标。

他决定,让魏延去做这件事。魏延这人比较狠,曾经杀过人。杀过自己的主子。

如果在宴席上安排他舞剑的话,他一定能舞出花来。不错,鸿门宴。

刘备版的鸿门宴。只是刘备本人并不知情。事实上庞统也不需要他知情。只是一个道具罢了。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在某些时候有意无意地做道具。看他人剑起剑落,看世事白云苍狗,还没明白是什么事呢,一不留神自己已是戏中人。

哪怕是戏中的看客。

表演开始了。这是刘备与刘璋的第二次聚会。主题是酒、友情与合作。

庞统给他加了个主题。剑。

魏延的剑舞起来了。很好看,也很凶险。这样的凶险被刘璋的手下诸将看出来了,他们共看出来八个字——魏延舞剑,意在刘璋。

便跳进去与他对舞,目的是制止魏延接下来的行动。

魏延接下来的行动果然流产了——却不是刘璋手下诸将制止的结果。

而是刘备喝斥了。刘备以他迥异于寻常音调的断喝声阻止了魏延的蠢蠢欲动,同时也赢得了刘璋的高度赞赏——这个兄弟,实诚啊……

刘备留了下来,领兵往葭萌关替刘璋守西川大门去了。因为张鲁整顿兵马,准备攻打葭萌关。

刘备信心高涨,很有扎根边疆的意思。这让庞统大失所望。庞统以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事,只跟心态有关。细节决定成败?拉倒吧,心态才决定成败呢!

但是庞统不知道刘备的心态何时才能走向阳刚。事实上他几乎不抱什么信心了。

原因很简单,刘备的心态从来就没阳光过。作为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漂泊者,刘备整个人已经被扭曲了。从里到外。这是庞统最伤感的地方。

只是他无可奈何。毕竟他不是诸葛亮,能左右眼前的这个人。事实上即便是诸葛亮也不能完全左右刘备。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说到底是不能左右他人的。

除非被左右的那人没脑子。

人间事需要设计

孙权每个星期要开一次例会。

他手下众官员出席。例会的规则是你可以不会说话,但你不能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