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乱世不相信仁慈(第3/3页)

孙权:什么叫上当?智商高的人给智商低的人下的套?

诸葛瑾:这个……

孙权:你是说张辽智商比我高?

诸葛瑾:这个这个……

孙权: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上当。不在上当中毁灭,就在上当中成长,每一次的上当之后,都让我们更快地成熟起来。

诸葛瑾:听上去好像有那么一些道理。

孙权:不是好像,是事实。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诸葛瑾:什么?

孙权:不要明知故问。

诸葛瑾:谁的智商高?

孙权:给答案。

诸葛瑾:当然是主公的了。

孙权:是吗?

诸葛瑾:不过在某些时候,我们也要承认我们的对手很狡猾。对,是狡猾,不是智商高……

孙权:我连高智商的人都不怕,我还怕狡猾吗?

诸葛瑾:主公气概,无与伦比。

孙权:你这马屁拍的,实在肉麻。不过我喜欢……

冲动是魔鬼

太史慈出击了。带着孙权再一次的冲动,引兵五千,去做后槽的外应。

后槽与他商定说,夜间打仗比较混乱,你们来后先在城外草堆上放一把火,待火起时我在城中叫反,趁城中兵乱,你们冲进来就可以刺杀张辽了。

太史慈觉得,这主意不错,今夜当是张辽与世长辞的时刻。

但是太史慈不知道,这一次与世长辞的人将是自己。

因为张辽的狡猾,或者说是高智商——尽管孙权不承认这一点。

对张辽来说,这个夜晚是小心谨慎的夜晚。正当曹军得胜回城,准备大快朵颐之时,张辽却对他们下了这样一个命令——今夜,大家不许喝酒,不许解甲睡觉。

兵士们觉得不可思议,说今日全胜,吴兵吓得不敢钻出头来,世界有多远,他们就躲多远,我们为什么不能庆祝一下,放松一下呢?

张辽没有告诉他们不能放松的原因。

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要靠自己去悟的。悟来的东西与听来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这也是张辽能做将军而他们只能做士兵的区别。

视野决定见识。视野有多宽阔,见识就有多宽阔。

视野也决定深度。入世的深度。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的人,在世俗社会中也会有一个较高的位置。比如他,张辽。

张辽以为,为将之道,要不以胜为喜,不以败为忧。常怀战战兢兢之心,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胜利了就放松警惕,高枕无忧,那离失败就不远了。

所以这个夜晚,他注定要比以前的夜晚更加谨慎。

张辽胜了,胜在他有这个认识。不错,胜利常常属于战战兢兢之人,而不属于大大咧咧之人。

这个夜晚,曹营中后寨起火,城中一片叫反之声,应者云集。但是张辽并不慌乱。他出帐上马,告诉众人说不可能有一城皆反的情况出现,这绝对是极个别造反之人在故意扰乱军心。

毫无疑问,张辽的话起了镇定剂的作用,给那些枕戈待旦的士兵们以极大的安慰。

于是一场反击战开始了。

挺枪纵马率先入城的太史慈身中数箭,成为了这场偷袭战的牺牲品。这一年,他四十一岁。他的死成为四十不惑的反面教材,也成为孙权心头永远的痛。因为孙权不知道太史慈是死在张辽手下还是他手下。冲动是魔鬼,冲动的人不一定会死,但一定有人会代他去死。这是冲动的代价。

孙权终于收拾旧心情,带领部下暂回南徐休养生息。人生的路还很长,他也远没有到四十岁。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孙权觉得,自己还是有资格做东吴领导人的。

只要下次不那么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