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让每一个人都误解你(第2/3页)

得出的结论是:这两个鸟人与姜维勾结,欲为内应,必须尽早除之。

但是晚了。走漏了风声。

尹赏、梁绪在命悬一线的紧急时刻毅然决定,反水。

城门被打开了。城外的蜀军冲进来了。夏侯楙、马遵夹着尾巴逃跑了。梁绪、尹赏迎接孔明入城了。

这里的天一下子成了蜀军的天。不妨这么说,这是选择的胜利。

尹赏、梁绪选择了反水,挽救了自己的命运。

姜维选择了尹赏、梁绪这两个人做突破口,改变了一座城的命运。

诸葛亮选择了姜维,改变了姜维的命运,也使整个战局大为改观。继天水轻易到手之后,上邽也是手到擒来。

并且不费一枪一弹——上邽守将是梁绪的弟弟梁虔。哥哥弃暗投明了,弟弟也不好意思一条道走到黑。

如是,诸葛亮三城尽得,名声大振,所谓远近州郡,望风归降。他随后整顿军马,尽举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目标直指洛阳。

北伐战争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这是魏国的太和元年,国家却不太平祥和。

夏侯楙驸马连失三城,慌不择路之下竟然逃窜到羌中去了。这是国耻啊。

驸马也是要讲政治的,驸马尤其要讲政治。曹睿简直无语了。

但是曹睿真正的心焦之处还不在于夏侯楙驸马不讲政治,而在于诸葛亮无往而不胜。

世界上有无往不胜的人吗?没有。任何一个人,他可以胜N次,但必定在第N+1次时失败。这是为人类战争史所证明了的。

诸葛亮也必定在第N+1次时失败。只是曹睿不知道,哪一次才是诸葛亮的第N+1次。

他等不起了。洛阳已是岌岌可危,曹睿需要一次明确的胜利来使自己转危为安。

这个愿望很朴素,很善良,但是……很过分。

因为没有人可以充当对手。诸葛亮的对手。能打败诸葛亮的对手。

所以朝会之时,一片鸦雀无声。

这里的朝会静悄悄。

只有呼吸声。

曹睿自己的呼吸声。

的确是这样。当这个世界过分安静时,我们能听到的唯一声音就是自己的呼吸声。

曹睿当然还想听到更多,所以他不满地发问了:“谁可为朕退蜀兵耶?”

“谁可为朕退蜀兵耶?”

“谁可为朕退蜀兵耶?”

一连问了三声。

一连问了三声的结果是鸦雀无声。

这里的朝会静悄悄。

好像没有人存在。

直到过了很久,有一个老者终于颤巍巍地发声。司徒王朗。

司徒王朗已经是七十六岁的人了。

一般来说,一个七十多岁的人是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的。司徒王朗也不想有所作为,毕竟不是廉颇,老了老了还能舞刀弄枪的,不服老。

他是站出来推荐一个人——大将军曹真。

司徒王朗希望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文章就别著了,赶快杀敌去。

但是大将军曹真却很谦虚,说“臣才疏智浅,不称其职”。意思是我不杀,能力不行。

毫无疑问,这样的谦虚是不合时宜的。不说虚伪,也是懦弱的表现。

王朗不高兴了,说:“将军乃社稷之臣,不可固辞。老臣虽驽钝,愿随将军一往。”他这是自己将自己给绑架了,曹真你这老滑头不去都不行。

便去。

带着副都督郭淮一起去,王朗则被拜为军师,从而形成了迎敌阵容。

对于这样的迎敌阵容说实话曹睿是不满意的。一个是老得快走不动的人,另一个是推三阻四不想战斗的人,这样的组合去对擂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诸葛亮、赵云组合,天!有胜利的可能吗?

曹睿不敢做乐观的想象。

所以这一年的十一月,当上述组合带领二十万魏军沉默地从京城出发阻击蜀军时,曹睿目送队伍远去心情复杂。

魏国还是缺人才啊。

不错,人很多,人才很少。这是魏国的隐忧。

另外,魏国还缺自信和忠心。王朗的表现应该说还不错,可其他人等就各怀鬼胎了。

几个各怀鬼胎的将,领着一群各怀鬼胎的兵,去打一场各怀鬼胎的战争,结果真是鬼知道。

站在十一月的寒风中,曹睿心思浩渺接广宇,于无声处就是听不到惊雷,心情简直糟透了。

有些人是死了才有价值的

对垒。

两军对垒。

一触即发的对垒。

悬而未决的对垒。

之所以悬而未决是因为王朗有话说。

王朗七十六岁上战场当然不是打仗来了,而是说话来了。

他不是廉颇,舞的不是刀,是舌头。

王朗以为,刀不锋利,舌头锋利。因为软。

不错,世上的东西,硬了不锋利,软了才锋利。就像水,水滴石穿,这是以软克硬。

以硬克软就不行。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硬的永远拿软的没办法,无可奈何。

何况这水不是一般的软,是至软。什么东西一到极致就华丽丽。至软?至软无敌啊!

王朗决定化舌为刀,让诸葛亮领教他的锋利。

于是两军对垒时,他开始对诸葛亮口若悬河,说——我太祖武皇帝(曹操)那是何等人物?扫清六合,席卷八荒,所谓万姓倾心,四方仰德。人们对他的景仰那是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啊……这个,不是一般的牛。

在狂拍完曹操的马屁之后,王朗又开始狂拍曹丕的马屁——我太祖文皇帝(曹丕)那是何等人物?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总之那就是世界的中心。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人间有个曹丕……这个,不是一般的牛。

当然,在拍完太祖文武皇帝的马屁之后,王朗还想拍拍今上(曹睿)的,只是曹睿的丰功伟绩确实还没建立,一时要杜撰也来不及,索性就把话锋一转,开始攻击诸葛亮。他说你这位诸葛先生自比于管、乐,怎么不知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道理?现在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呵呵,这个有点夸张地说),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这个比喻猛!很强悍)? 

当然攻击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击,而是引诱。就像男女之间搞情调的目的不是为了情调,而是为了调情一样,王朗也是别有用心的。他最后对诸葛亮说——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这样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亮并没有美哉。

而是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