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猜疑

在这个世界上,死一个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需要各种机缘巧合。

不错,张松是写信了,写了一封反信,可充其量他只是个反革命意淫犯。纸上的文字如果没有落到实处,那只能满足当事人个人,于他人无碍。

所以,要是没有机缘巧合,他不一定会死。

但机缘巧就巧在他哥哥张肃出现了。张肃是广汉太守,一向大义凛然,视亲情如粪土。他看到弟弟张松写的这封反信后,做出的第一选择就是拿它去报官——持此书信夜呈刘璋,很有为了革命理想大义灭亲的意思。

亲人果然被他灭了,在刘璋暴怒之后。刘璋的暴怒要是解析起来,个中原因实在是复杂得很。这里头有对张松两面三刀的愤怒,也有对自己轻信他人的自责。

当然还有心虚。在这之前,黄权们生命不息、苦谏不止,他却狠狠地打击了他们,从而充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智商是多么的低下。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其实不是发现自己是个笨蛋,而是一直以来以为自己是聪明蛋。那句成语是怎么说的?自作聪明。自己就是自作聪明啊……

刘璋长吁短叹。

长吁短叹后的结果是张松死了。

张松全家都死了。死在他的刀下。

死在他的愤怒里。

事实上,张松的死是为刘璋的低智商埋单,也为他自己的两面三刀埋单。人世间的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产生欲望了,为欲望而埋单。当然足够聪明的人不受此限。可世上聪明人毕竟不多,起码张松不在此列。

刘备要回涪城了,他把动静整得挺大的,派人去涪关请杨怀、高沛出关告别。

告别似乎是人生的主题之一,有相聚,就有告别。只是每一次的告别都各不相同。

是依依惜别,还是暗藏杀机?

很遗憾,这一次是后者。

不仅刘备暗藏杀机,杨怀、高沛也暗藏杀机了。他们的怀里都揣了把匕首,如意算盘是趁刘备和他们依依惜别时,制造一场震惊世界的凶杀案。

至此,所谓的告别就成了一场表演秀,在刻意营造的离愁别绪氛围背后,是当事双方的杀心。

乱世,不谈告别。

乱世,只有匕首,在当事人最无防备的时刻出现,并捅进其身上最柔软的那个部位——心。

杨怀、高沛二人身上各藏利刃,领了两百人,牵羊送酒地去见刘备了。

庞统看了,一声叹息:两百人够干什么的?打麻将,可以凑成五十桌;打群架,能够阻塞交通;杀人,两百人真的能够杀一个人吗?

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错,杀人确实是世上最难以量化的行动。智慧没到,百万大军也杀不了人,就像曹操在赤壁时杀不了刘备和孙权一样;智慧到了,可以借刀杀人,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像周瑜借曹操之手杀蔡、张二将一样。

所以庞统为杨怀、高沛二人叹息——带这两百人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果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刘备帐中,刘备身披重铠,自佩宝剑防身,令杨怀、高沛二人徒呼奈何。与此同时,他们带来的两百人在帐外被魏延、黄忠牢牢控制,已经成了俘虏。最后的结果是,行刺者杨怀、高沛被刺身亡。

当然不是刘备亲手干的。刘备总是心太软,欲刺不能。在庞统已搜出杨怀、高沛身上的凶器——匕首之后,刘备依旧君子动口不动手地说,二位啊,我跟你们的主子是同宗兄弟,感情“杠杠”的。你们二人为什么要杀我,离间亲情?刘备说到这里,眼泪都下来了。他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个行刺者。

世事常常如此:义正词严易,反躬自省难。人们总是将自己视作正义的化身,却忘记了原来每个人都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心,一颗和他人一样的心。

庞统在这时体现了他的执行力。

不执行是不行了。因为不能等待刘备。刘备擅长的是慷慨激昂以及慷慨激昂之后的跑题。在形而上的哲学总结之后,刘备经常会忘记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庞统代劳了,他让杨怀、高沛二人停止了呼吸。紧接着刘备的部队兵不血刃,得了涪关,初步实现了庞统预定的计谋。

心中的魔鬼

人和人和谐相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哪怕一起共事的人都不是进攻型的性格。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摩擦并不源自于那些咄咄逼人的性格类型,而源自于是否有一颗宽容的心。

所谓有容乃大。不能宽容,什么都大不了。矛盾或摩擦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一回,刘备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以仁慈和宽容立世的刘备在得了涪关之后的庆功宴上喝高了,他对庞统说:“兄弟,我看今日之会还不够热闹,弄点音乐听听吧,庆祝一下。”

庞统却哭丧着脸对他说:“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刘备听了不高兴了——伐人之国,是我乐意伐人之国吗?还不是你一步步架着我在火上烤,一直说我刘某人领着正义之师,解放西川人民来了。现如今却说我伐人之国,而且当着这么多将士的面说我,你……你这不是让我下不来台吗?

刘备开始回击了。他说过去武王伐纣,作乐庆功,难道他率领的不是仁者之兵?我看你庞统是喝多了,还待在这里喝什么酒?快走吧!

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在场的人谁都没料到刘备会说这样的话,刘备自己也没料到。他突然觉得自己不是刘备,而是曹操。

不能容人的曹操。

庞统听了这话马上拍屁股走人了。

庆功宴不欢而散,只剩下刘备在那里长吁短叹。刘备这才知道,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个魔鬼,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这个魔鬼就会跑出来狂欢一下,令人露出庐山真面目。宽容的会变得狭隘,大方的会变得小气,温顺的会变得粗暴……

现在,这个所谓的特定条件就是刘备手中的酒。它让刘备原形毕露了。

这样的发现让刘备伤心——难道自己真是伪善之人?多年来的仁慈形象都是装×的结果?刘备当然不认可自己的这个发现。他只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到底哪一面才是真实的?

没有人告诉他答案。这个夜晚对刘备来说,是孤单单的夜晚。他首鼠两端,茫茫然不知所措,觉得人生要经营好自己,真是要处处小心,出不得半点差错。

第二天早晨,刘备重新经营了一下自己——他向庞统认错了,承认自己酒后吐狂言,伤害了像他这样一位忠诚且才华横溢的老同志的心。庞统也顺势向刘备检讨了自己的态度。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重新把手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