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第2/2页)

新任上书出来找帝君商谈。

帝君的态度很好,首先,之前跟户部拟契的那些,户部既然解了约,没道理吐出来的东西又再吃回去,对吧。他呢,这批货囤起来,作为自己的风险储备粮,以防市场变动了。各地豪商运到京城的货确实是他收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常供应了军械司,这笔账户部可以跟军械司核对。另一部分,在羽金翅手里,已经让户部用高于市场两成的价收走了。

新任户部尚书带着户部官员算来算去,市场上的货都在,也在正常流通,但是……本该是帝君的货填户部的仓,由诸多低价大豪商一起填了。这些低价大豪商的货,本该在市场流通的进了户部,导致了现在市场缺货。

刨开弯弯绕绕,便等于户部把市场上的货,买空了,导致物价疯涨,一天一个价。

甚至到后来,上午一个价,下午又涨了波。

京城,天下的货物都聚集到这里交易,一旦从京城扩散出去,大凤朝……粮价翻无数倍,帝君说怎么涨那就怎么涨,他说涨十倍就涨十倍,现在只有他的手里有存粮——户部退回去的那批。

帝君除了跟户部这里有点别扭外,人家的产出,依然全部是正常供应的,但就是这么一个环节,噎住了!于是,市场疯了,豪商们疯了,朝廷疯了!

百姓们傻了:发生什么事了?大凤朝要乱了吗?

羽青鸾、羽九玄、羽焦明、羽金翅一起找到搞事的裴曦。

裴曦说:“我要是再狠一点,把户部退出来的这些货全部拉去军械作坊制成军需物资,朝廷要么拿军需物资稳市场民生,要么拿军队镇压四方,看着百姓水生火热,打居狼?做梦呢!堆成山的军需物资囤在这里,可天下不稳,大军一走,外面开战,内部就得……乱,更何况朝廷还没有堆成山的军需物资,看似丰年,产能根本没有余足。”

如今的朝廷军备物资确实充足,够玄甲军和羽翎军撑两年的。刚被打回原来的户部尚书算过这笔账,觉得朝廷有军队稳着,供应得起军队,不怕乱。

可这会儿……朝廷没粮没物资拿出来平市场,户部仓库里确实有粮有棉有油,但……一旦拿出来平市场,就得拉走养朝廷和军队的物资。

羽青鸾才不给朝廷各衙门擦这个屁股,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稳定京城市场价。

户部官员找到商务部,让商务部出来。

商务部长现在是瑞亲王世女,白眼一翻,“户部搞出来的事,关我商务部什么事。”不过,还是拜访了回帝君,您这么涨价,不合适。您要不是帝君,门郎将该带羽翎军上门了。

于是,帝君把价格恢复到正常价,但他的货是按照往年正常供应的,多的,没有。

市场上缺了能供养朝廷几十万大军的流通货物,那是真的缺货,这就导致,有现钱、物价没涨,买不到东西。

帝君很无辜:以前他们也不是来我这里买的货,他们以前买谁的货,让他们找那些人去呀。

那些人的货,在户部呢。于是,一个环死卡死了,导致所有环节全部卡死了。

户部搞不定了。哪怕户部想参奏帝君囤积货物搅乱市场都奏不了,帝君仍然按照往年那样做生意,最多就是仗着手里有货拉了几天价,商务部一找上门就恢复原价了,没搞事。

事实情况就是户口部退了帝君的货,低价收购了本该流通在市场上的货,是户部在搞市场。

虽然这事不是现任户部尚书干的,但他得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新任户部尚书是南疆出来的老人,四十多岁了,头发都花白了。南疆王打败羽飞凤后,他便带着家小投靠了南疆,兢兢业业干了多年,从小官一直升到户部右侍郎,然后,前任干了不到四个月,下去了,天子提拔他顶上。

这位跟帝君是有点交道的,也没少听帝君念叨缺钱缺粮各种缺,囤粮要囤多少年。

他明白这事单是求帝君卖粮没用,是户部自己的章程和预算上出了问题。

上任敢这么干,真是因为帝君骂的那样户部先把账算明白再说。因为户部没把账算明白,才会导致这一系列的事。

新任户部尚书想求见帝君,把这里面的事理清楚,毕竟,这事可真是关系到天下民生,甚至……打不打得了居狼。

裴曦有心给那些人教训,省得他们没事就找他的麻烦,压根儿不见户部尚书,也不理户部的人。腊月天,多冷呀,不想出门。他窝在后宫给三个孩子上课,教他们市场经济学的课程。

他以前想过,把这些东西做成教育课本,他给自家孩子上课,虽然是零零散散的,教得也不算深,但多少有点自编的教材和东西,如今,寒心,不教。

自家孩子学学就得了,外面的人,谁爱干嘛干嘛去。

帝君有小情绪了。

帝君向朝臣们发脾气,天子才不去管自家老公,转手对户部就是一记响捶。

天子告诉户部,正月前这事搞不定,户部全部免职,由帝君接任户部尚书,并且重定户部章程,同时下诏书告诉京城百姓和天下豪商,不必惊慌,朝廷有足够的存粮,正月里便会恢复正常。

裴曦听说他老婆要让他当户部尚书,傻了,问羽青鸾,“你是捶户部还是捶我?”

羽青鸾给裴曦递茶,“帝君大才,朕当用之。”

凤鸣天子连放两雷,户部又一次疯了,朝臣也又一次跟着疯了。

大家不想让帝君上朝,他还要当户部尚书了,那怎么得了?不行,不可以!可……真的缺粮啊,总不能去抄帝君的家吧。帝君把粮都拉去朝城了,要抄他的家,得先打天子派去驻守的羽翎军。负责干抄家活计的,一直都是羽翎军。他们这个时候也不敢出来怼帝君,就怕天子或太女趁机把他们提溜出来收拾户部这个烂摊子,于是扭头都把麻烦找到户部头上。

羽九玄默默的密切关注,除了给户部施压,就是带着两个弟弟到爹那上课。她爹成天忙着给朝廷造兵械养兵养朝臣、给天下找钱、找粮,难得不出去,宅在宫里教孩子,得抓紧学。

她私下里,还是跟羽焦明感慨,“得亏是我们的亲爹。”不然怕是要被逼反。一点一点的,积水穿石,日积月累之下,她爹这脾气都炸了,换个人早私自蓄兵蓄粮反了。事实上,她爹已经护着她娘反过一次,抢下天子大位。

羽九玄找她娘商议,在朝廷律令里加一条,对于没有实据捕风捉影、牵强附会的参奏要加以限制。

参奏,得有实据。闻风而奏,捕风捉影,被用心险恶的人拿去做文章,看似小事,一点一滴累积起来,会生出大事的。若是觉得有什么事情有可疑之处,查,查清楚了,有实据了,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