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第2/2页)

羽青鸾把退休赋闲在家的上任门郎将老严世侯拉出来担任学正。祭酒属于礼部官职,从礼部选拔委派,学监则是由刑部选拔委派。

太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也由羽青鸾一并拟定送来了。

满朝哗然。

这是相当于南疆王又开了一个新衙门。

好在南疆王并不是规定只有女子可以进学,男子也可以,名额是各取一半,录取年龄是从七岁到二十岁。进学方试分成两种,一种是凭本事硬考,只要是自由身、不是连命都不是自己的奴仆,都可以考。第二种则是靠家里萌荫,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以及有爵位在身的,有一男一女两个入学名额。

在太学完成学业的,授“学士”衔。这是虚衔,没有任何品级待遇,但它本身就代表了本事、身份地位。

羽青鸾早就把校址选好预留了出来,她一道诏书回来,工部直接开工建学府。

鸾城上下争女郎能不能当官、能不能当将军的声音很快销声匿迹。

之前在朝堂上反对的人都闭了嘴。他们只有两个名额,女儿的名额没法让给儿子,如果不用就浪费了。别人送女郎去做官、当将军,将来甚至可能封爵自立门户。自家女郎关在后宅养大后嫁到别人家伺候人,怎么想都亏得慌。

不少贵族来到南疆后,发现在南疆做官的规矩多、不自由,不愿当官,觉得不如干些买卖或者是多买些庄子奴隶过自己的富足生活,在听说过朝廷建太学的事情后,也不太坐得住了。

这太学建成,想要世代为官并非难事,哪怕荫生的录取数比考生少,可家里做官的,门路多,钱财多,比起考生更易寻得出路。况且,贵族的优势,更不止此。如曦公的那些奴隶,很多被提拔起来当了官,但因为见识少出身差天然矮人三分,哪怕是贵族们与他们公平较量,也能轻易打败他们。

如果他们现在不去谋官,将来别人家的孩子世代为官,自家孩子却未必能够世代保住庄园财钱,指不定哪天被人扣个罪名就抄了家,连申冤都找不到门在哪里。

南疆上下,包括羽九玄都不知道,羽青鸾和裴曦现在是急着用人才只给出学士头衔。

如果他们能够顺利平定大凤,将来是全国统考“进士”,得有“进士”学历,才可以到各部门考官,选拔入职。

太学确实是大凤朝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但在全国的大基数下,各种人才辈出,太学尽管有点优势,但也没有那么明显了。

最高学府的男女人数、教学、考试都是一样的,效果怎么样,还得等实施后才知道。

羽九玄对此格外上心。这是给她的将来夯实根基,她不想将来再听到有人说女郎没有继承权。

学府还在造房子,即使砖砌的房子比木头雕刻的要快,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建学府,选拔教学人才、制定教材,都需要提前安排好。羽九玄趁着房子没盖好,先让他们把藏书馆的书全部抄录一份,将来太学也要有藏书馆。教材也要提前编好,要集鸾城所有学府的大成,务必要最好的。

因为她要最好的,而很多贵族在这种干事情上,真心比不过裴曦庄子里出来的管事们,于是,编教材的时候,裴曦庄园出来的管事比贵族、士族、豪商出身的人加起来还多。

那些出身好的人,成天对着那些经常显露出奴隶习惯的官员,横看横不顺眼,竖看竖不顺眼,还得憋着。这些奴隶……咳官员,确实出身低,可能从奴隶熬到有官身,那就不是一般有本事的人。

有编数学教材的,心算比人家拨算盘还快,她做账的方式,别人看都看不懂。

有位总管除礼法外所有教材的女官,实打实的奴隶出身,太礼见到她都要客客气气的。

这位叫文育才,她的名字是曦公起的。

太学还在建,她直接跳过“讲师”、“学师”,成为“博师”。曦公所有的管事、战奴出身的武部官员都在她手底下当过学生。曦公办学府,派她当“校长”,城中很多公侯贵族见到她,都要客客气气地称一声“文师”。

当初南疆王下令扩充贵族文字时,文育才被请到礼部忙了好几个月。

文育才长相平凡,穿戴朴素,但她有一种气定神闲的气度,行事也处处有章法,极是老练。

她的丈夫甲十七,原是曦公身边的战奴,后来升百奴长派去驻守驿站,被路过的曦公和南疆王看中,进了军驿司。

军驿司不止管着驿站,还管着探听消息、捉拿其他公侯们派来的探子眼线的活计,必要时刻,有便宜行事之权。

贵族们对于南疆王和曦公的折腾劲只剩下服气,多少他们想都想不到的东西,曦公和南疆王一样样地往外折腾。打听消息,曦公的商队、南疆王府的眼线、商务部的情报处还嫌不够,还要再添个军驿司。贵族们才能骑的马拉出来建成军驿站,遇到情况紧急时,换马不换人,日夜兼程送信,一天能跑好几百里。

很多东西,曦公和南疆王琢磨出来了,就在曦公的庄园和奴隶中先试行,等一切妥当后,再拿出来。

他们都不知道王世女临时找来的这些奴隶官员有几个身份、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些人对南疆王、曦公忠心到连命都能不要,根本没法拉拢。大家对于这些奴隶出身的官员,都觉得还是少惹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