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战胜无敌舰队(第3/4页)

在数次拖延后,无敌舰队终于在1588年7月29日出现在普利茅斯(Plymouth)。据后世传说,德雷克当时玩球兴致正高,遂决定结束比赛后再出船迎战。但这并不可信,更大的可能是,德雷克等待的是更为适宜的风向。德雷克的计划正是要巧用风向从后方突袭无敌舰队,而顺风则能让他得心应手。西班牙派出130艘战船、共计3万人的战队,呈英格兰人所谓的月牙形排列,实则列队要比这复杂得多。至少我们要摆脱一种错觉,认识到西班牙的船实际上并不比英格兰的大。即便西班牙确实拥有几艘大船,那也多半是运输陆军部队之用。而两国的小船间要说有区别,也就在于霍金斯的帆船是赶制的,其差距绝非维多利亚时期的传奇中所说的那么巨大。

英格兰舰队拥有大致110艘战船,但其中大部分是征用的商船,武力微弱。德雷克也只是副职司令,一个出身贵族的指挥官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埃芬汉的海军上将霍华德勋爵全权总领舰队。两军交锋多次,期间英格兰小分队试图远距离炮轰敌方,但收效甚微。波特兰岛(theIsleofPortland)战役中,英格兰采用“拔毛”(featherplucking)战术,但并未奏效。此后,英格兰舰队分为四小分队,准备更猛烈地进攻。两艘西班牙战船被俘,却只是因为它们自己撞到了一起。在进入海峡一周后,西班牙人停在了格拉沃利讷(Gravelines),英格兰准备了火炮船予以应对。火炮船并不总是最理想的武器,但此时西班牙船只已经抛锚在岸边动弹不得,而且西班牙士兵对于3年前荷兰人在安特卫普使用的爆炸船还心有余悸。最终,无敌舰队的队形被打散了。英格兰船得以近身用短程炮轰击敌军。西班牙人原以为船侧发射炮弹是一次性的,开火后要从船外侧填弹,所以攻击完成必须要撤离战场进行填弹,但英军的填弹技术显然要比敌军预计的好得多。西班牙军队放弃了与帕尔马军队(Parma)会师的希望,准备打道回府。航行到苏格兰北部地区时,又遭遇风暴,战舰多数被毁。格拉沃利讷战役结束一周后,伊丽莎白女王在泰晤士河畔的蒂尔伯里(Tilbury)对她的士兵讲话,这段话几乎就是她传奇一生的注解:“我知道身为女人,我身躯单薄脆弱,但我怀揣一个国王、一个合格的英格兰国王的雄心壮志:任何胆敢犯我疆域者,不管是帕尔马、西班牙,还是其他任何欧洲国家,必将闻风丧胆。”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为此,人们11月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盛大的庆功仪式。教堂里欢庆的钟声响彻全国,而历史也将铭记此刻。在这离大陆不远的小岛之上,女王统治的不过是一半方土,外有世仇环伺,内有贼臣乖张。对于西班牙来说,英格兰不过是异教徒和海盗之国,然而正是这不起眼的小岛国挑战并战胜了西班牙这一最强大的世界帝国。这场胜利确保了英格兰的独立,也为伊丽莎白温和宗教政策下的新教指了条活路,而新教在日后成了英格兰文化的要素,甚至成了不列颠的特性所在。

1588年英格兰战胜西班牙舰队并不能完全归功于英格兰士兵的勇猛,天时同样重要,但这并不影响新教徒对胜利的认知。这恰恰证明了上帝是站在他们一边的,勋章上也刻下了神佑的字句:“上帝的风将敌军吹散。”然而,德雷克知道他的远程策略并不如他所预期的那样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若不是我极力表现、从善如流,定将说服自己向主坦诚我的罪过。”6重型炮在海战中的运用确实是英格兰人的贡献,它也为日后的不列颠开辟了致富之路。火炮武装下的英格兰战舰只有在水雷、鱼雷、潜水艇和飞机的威胁后,才开始显现颓势——而这已是3个世纪以后的事了。

胜利并不是战争的终结。到1588年底,海军人员配备上的缺陷开始显现。其实这种缺陷在1587年就已经初现端倪,当时“金狮”号(GoldenLion)的海员叛变并抗议道:“我们被迫为陛下缴纳津贴,却不受重视;您未以人道相待,却视我们为猪狗。”7到1588年,虽然霍华德勋爵对他的士兵赞赏有加,却也承认:“他们为女王殿下甘洒热血,却鲜见肉糜,确有不公。”8到8月时,军饷供给极端紧缺,据霍华德说,

疾病和死亡开始在军营里急速蔓延,在马盖特(Margate),我们的病员无人收留,死于街巷,情境凄凉……看样子传染很可能遍及整个军队,因为船员出海时间太长,而换洗的衣服太少,也没有地方提供衣服,即使有,他们也没钱购买,因为有些人,应该说是大多数人已经出海8个月之久……我敬爱的陛下啊,请尽快让您的船员们休息,同时出钱为他们治疗吧……9

除了疾病,由于饷银的拖欠,不满情绪也开始在船员间蔓延。女王的国库压力过大。修道院的财富被劫掠耗尽后,都铎王朝还没能找到新的财源,能够在支撑一场持久苦战的同时去支付船员的薪饷。

上图选自霍华德勋爵所记录的一系列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入侵计划图,此图展现了这一战役的两个阶段。在图左侧,英军追击无敌舰队,并俘获了“圣萨尔瓦多”号(SanSalvador)。在图右侧,是发生在波特兰的那场规模宏大、难分胜负的战斗。(国家海事博物馆,F8043)

这场战争确实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伊丽莎白女王15年后薨逝才告终结。一年年军队出征,而士兵的质量和斗志却是每况愈下。这首先带来的影响就是最优秀的海员被警告要避免被皇家征召——这一警告被铭记了数百年之久。一个世纪后,沃尔特·罗利(SirWalterRaleigh)写道:“大多数时候,他们极不情愿登上国王的战舰,因为此处的生活堪比奴隶,他们必须忍受贫穷和饥饿;而商船的境况却恰恰相反。”10此外,由于被控腐败,征兵系统开始崩塌。据罗利所言,“在为皇家舰队召募和强征足够的水手这件事上,要么官员渎职,要么贿赂盛行;否则国王的船员不会质量最差……水手间开始流传一句谚语,那就是征兵大臣总是将最能干的人留作私用。”11

而在已经入伍的水手中,伺机离队的也不在少数。1602年,威廉姆·蒙森(WilliamMonson)抱怨道:“在回国途中叛逃的士兵人数多到让人难以置信,更难以报告长官。”12他提议采取防范措施,并写信给“所有征召水手的市政首脑,如果他们发现有非经允许就离队归乡的船员,要立刻将其逮捕,送往监狱,依法处置”。而皇家命令更为严苛,适用对象也更为广泛。1599年,16到60岁的成年男子,而不是18到50岁,都是被征召的对象,“为确保他们前往查塔姆(Chatham),违令的代价胜于丧生之痛”,每一个海军中将都需“任命一可信、谨慎之人与他们同行,以促其快速到位,确保无人叛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