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公司的疑虑(第3/3页)

那老粮商迟疑片刻,又道:“退股的时候,公司欠的债怎么算?”

“股东对退股前公司的债务要承担责任,退股时要进行清算,完了之后,就可以退股了。对退股之后公司承担的债务,就不再承担责任。”

“这是大老爷您说的,你在,我们自然信,可是,将来大人调任高升了,不在雅州甚至不在成都府路了,新来的官吏把这法废止了,又找我们承担之前的在公司的责任,那该怎么办?”

杜文浩又傻眼了,这种可能性不仅有,而且还非常大,要解决这个问题,颁行的法令就不能只是自己做出的,那样效力太低,就算不是朝廷直接颁布,也至少也应该是朝廷认可转发的法律文件,才有普遍性效力,才能让百姓心安。

但是,这个可是件容易的事,要让朝廷下文,得经过层层审批,最后还得皇帝定夺,而且,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不作答复,因为朝廷颁发法令,那就代表朝廷的态度,就算不在全国推行,也会引起轰动,也会让各地不安,这不是宋神宗希望的,他想看到杜文浩变法的结果,又不愿意这太过离奇的变法在全国引起震动,所以,才把杜文浩派到了边疆这个小州里实施变法。

杜文浩当然明白这一点,正待解释,苏轼却先说话了:“诸位,做生意是有风险的,这一点不需要本官来告诉你们吧?现在杜大人给了大家一个可以重新放贷粮食的机会,有赚钱的机会,当然就有赔钱的可能,任何生意利益和风险都是并存的,如果只想赚钱不想赔钱,那就别做生意。”

老粮商点点头:“知州大人所言极是,好!老汉加入!反正老汉身家性命都是杜大人带兵给救的,及时赔了当还人情也行啊!”

这话说得很让人哭笑不得,但杜文浩能理解,这也是对他变法的支持,当即拱手道:“多谢了,老人家。你入股多少?”

老粮商小心翼翼问:“官家入股多少?”

“整个公司拟发行一千股,一石粮食为一股,也就是公司办起来之后,有十二万斤粮食可以放贷,应该暂时够了,如果不够,公司可以增股。也可以另设公司。另外,对于城镇居民,可以放贷银钱,所以还需要以银钱行事入股一部分,按认股粮食的比例确定银钱出资数额,总量限制为十万贯。以后有需要也可以增股。由于变法已经规定,公司持股不能超过一半,所以管家入股四百九十股。老人家,您呢?”

“哦……,那……,那我入……”老粮商迟疑片刻,小心翼翼说道:“我入十股吧!”

杜文浩气得差点当场晕菜。宋代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十石也就一千二百斤。古代一户人家一般为五人,从现在吃到秋收,还有三个多月,省着吃一户五口之家每个月怎么也要吃五十斤粮,三个月也就是一百五十斤。也就是说,每户人家一般借贷一百五十斤,老粮商入股的还不够十户人家借贷的,说是杯水车薪也不为过。

不过,杜文浩脸上却丝毫没有显露出来,能迈出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定要鼓励,绝对不能打击。当下点头道:“很好!就十股!还有愿意入股的吗?”

其余粮商见状,面面相觑。片刻,终于又有两个粮商站起来,各自认了十股。

正在杜文浩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大腹便便肥头大耳的粮商站起身来,扯着大嗓门道:“你们当小鸡啄食呢?拿十石粮食入股也叫做生意?只怕开粥厂赈济百姓都不止这点粮食吧?靠!我家粮仓的粮食全入股了!我刚才算了算,应该至少有个两百七八十股吧,就认个整数,入两百七十股好了!”

杜文浩大喜,拱手道:“好!这位大哥贵姓?”

那胖粮商急忙一拱到地:“大老爷,这可不敢当,免贵,小的姓米,家里排行十二。”

古代排行,为了显示家族兴旺,时兴在前面加十,所以排行十二,其实是家里的老二,而不真正是第十二个儿子(除了皇帝、王爷这样妻妾成群的人,一般家庭也生不了十多个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