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不愿苟且偷生(第2/3页)

杜文浩走到怜儿身边,小心擦去她脸上的泪水,轻声问道:“怎么啦,想必是有人欺负了你,告诉我,我去找他们去。”

“他们好霸道,不但将我赶出门来,竟然还推搡着将我摔在地上。”

杜文浩轻轻地将怜儿搂在怀里,用手轻轻地拍打着她的后背安抚她,陈婆见状,不好意思站在那里,悄悄地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怜儿才问道:“少爷,你怎么来了?”

“我就不能来看看我的怜儿啊?瞧你,都不曾想我吧?”

怜儿小脸儿一红,低下头去,羞涩一笑,道:“您不是也第一次来见人家?”

杜文浩微微一笑,再次将她搂在怀里,道:“我是过来接你的。”

怜儿本能地一下挣脱出杜文浩的怀抱,道:“您答应我让我照顾娘娘的,她现在……”

“好了,好了,我知道的,皇上派我前去四川为官,不日就要离开,琴儿、青黛和霏儿都要随我一起走,我舍不得你,这才过来接你。”

怜儿的反应和陈婆一样,都是一脸的绝望和难过,只见她嘴角剧烈地抽动着,牙齿紧紧地咬住下唇,比刚才在外面受了委屈看着还要激动。

“娘娘病得很重,您走了,娘娘怎么办?”

“我会想办法,只是现在我在问你,你要不要跟我走?”

“我……我……”

“你很为难?”

“不是,只是我走了,娘娘怎么办,我不放心她,婆婆年纪大了,眼睛又不好使,而且腿脚也不好了,我走了,娘娘她……”

“怜儿,你走吧。”

怜儿和杜文浩闻声转头一看,只见陈美人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陈婆搀扶着她。

怜儿快步走到陈美人身边,抽泣道:“娘娘,怜儿舍不得您。”

陈美人轻轻地抚摸着怜儿的头,牵动着嘴角,道:“好怜儿,我不能因为自己而耽搁了你的幸福,你已经是杜大人的人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道理你应该知道,有陈婆陪着我,你就放心地和杜大人去吧。”

怜儿的头摇得拨浪鼓似的:“不,怜儿放心不下,您现在的身体这么不好,您又不愿意吃药,我怎么……嗯?娘娘,您今天怎么说话不颠三倒四了呢,你是不是好了?”怜儿话说到一半,觉得不对劲,欣喜地望着陈美人。

杜文浩上前打断怜儿的话,对陈美人说道:“怜儿的事情暂且不说,我先给您开个方子,赶紧去抓药,我见你额头上还有瘀伤,想必是撞到什么硬物所致,以后不要了。”

怜儿:“娘娘前日将头撞在墙上所以才会如此。”

陈美人一把将杜文浩的衣袖抓住,斩钉截铁般道:“杜大人,真的不必在我身上枉费工夫和精力了,你将怜儿带走,反正我也不想这样痛苦地苟且偷生,我不过是在等死,等我死了,陈婆和怜儿也都自由了。”

陈婆和怜儿一听,顿时嚎啕大哭起来,陈美人将她们二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杜文浩最是见不得这样好像别离的场面,把心一横,咳嗽一声,道:“都别哭了,我有个办法,可以让娘娘离开这冷宫,回老家跟亲人团聚!”

啊?三女都是又惊又喜,忙问什么注意。

杜文浩神秘地笑了笑,跟她们三人耳语了几句,三人频频点头,杜文浩进屋提笔写了两个方子,递给陈婆和怜儿,让她们分别依计行事。

杜文浩从陈美人处出来,左弯右拐地不一会儿就走到一个大门前,这是皇上的御书房。这皇宫好比迷宫,初来之时,若没有人领着,一个不留神就会走错地方。

“杜大人,您来了。”门口一个太监正一手持着拂尘,双手抱胸靠在门上打着瞌睡,大概是早已练就一个顺风耳,其实杜文浩走路的声音很小,他也立即察觉了,赶紧睁开眼睛站直了身子,定眼一看,立马躬身谦卑地说道。

杜文浩走上前去,指了指门里,小声问道:“我现在进去方便吗?”

“刚起来,这两天天太热,皇上每天午后也只是小憩一会儿,便起来了,刚才宁公公才命人送了茶水进去,想必应该是在批阅奏折了,奴才给您去禀告一声,您在门房里喝茶等着。”

杜文浩谢过,那太监赶紧一阵小跑朝着上书房跑去。

上书房一进门的地方放置着一个半人高的青瓷花瓶,里面放置着一些画卷和皇上自己的墨宝,一旁的几案上一个精致小巧的香炉里飘散出缕缕轻烟,杜文浩不用闻都知道,这时皇上最喜欢的檀香的味道。

“文浩来了?”宋神宗正伏案看着奏折,并未抬头看他,宁公公站在一旁点头给杜文浩打招呼。

杜文浩上前施礼,道:“微臣拜见皇上。”

宋神宗这才抬起头来,见杜文浩一脸愁容,双眉紧皱,咧着嘴勉强地看着自己笑,便放下手中的朱笔,起身走下台阶,道:“我看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说吧,还需要朕给你配些什么,现在说还来得及。”

“微臣特来叩谢皇上恩宠的,皇上想得周到,给韩绛大将军封了成都府路提举常平司,说是微臣提携的,让他卖我的人情,又叮嘱他不得干涉我的新法,皇上对微臣如此器重,微臣粉身碎骨,也不足回报啊。”

宋神宗微笑道:“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来。你今天来得正好,朕正要告诉你,朕给你找了个好搭档。──苏轼苏子瞻!”

杜文浩又惊又喜:“苏东坡?”

宋神宗奇道:“什么苏东坡?”

显然苏东坡这个号这时候还没有起,或者还没人知道,杜文浩赶紧改口:“呵呵,微臣说错了,是苏轼。他和我一起去雅州?”

“是,朕已经让吏部下旨,任命他为雅州知州。并让小宁子跟你一起去黄州传旨,小宁子会告诉他,他这官也是你提携的,让他卖你一个人情,要不然,他就一辈子呆在黄州结庐养老好了。”

苏轼此前曾任徐州知州,因为“乌台诗案”,被打入死牢好几个月,侥幸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县民兵队副队长,而且在本州安置,连签书公文的权力都没有。此刻重新得到提拔,必定对提拔的人感恩戴德的。

杜文浩嘿嘿笑道:“皇上,我这……,掠人之美总不太好吧。”

“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变法顺利。这苏轼尽管反对变法,却不是一味的反对所有变法,只要变法有利于百姓,他还是赞成的,比如免役法,刚开始他反对,后来又赞成,因为他发现这个法令对百姓是有利的,而且,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尽心职守,每到一地都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体察民间疾苦,是个好官。有他帮忙,你会轻松很多。朕会让小宁子点拨于他,让他全力支持你的变法,而且,朕在圣旨里已经说了,你的职权范围内的事情,由你全权做主,他不得干涉。你就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