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变法之辩(第2/3页)

杜文浩这番话太多的现代词汇,让宋神宗听的一头雾水,不过,衙门经商,官员渔利这种事情他确实见的多了,也知道这是通病,可如何治理,他想不到好办法。对于杜文浩提出的办法,他是闻所未闻,皱眉道:“什么公司?国营?”

“公司就是一种机构,专门做生意的机构,国营就是朝廷官府经营的意思。只有把经商的人从朝廷官员中剥离出来,不以朝廷权力为后盾,才能避免滥用职权从中渔利。”

这个道理宋神宗当然懂,可是,有个问题他没想明白,问道:“那又如何赚钱,充盈国库?”

“皇上,变法第一要务是惠民,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国泰民安!”

“这是当然!你有何具体构想?”

对王安石变法,杜文浩中学学过,老师也系统点评过,还是有些印象的,他平时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用现代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或许能修正其中的弊病。既然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就把平时自己的一些思考也都说了出来。

杜文浩轻咳一声,道:“皇上,微臣以为,青苗法之弊,主要在于官吏在贯彻中的变味曲解,因为这是一项经济制度的改革,只要有官权力参与,官吏们就会为利益驱动,贯彻执行就会走样,最后把惠民政策变成害民政策!所以,要想还青苗法本来面目,就必须对青苗法进行改良,要将官府与经商脱钩,把官办企业变成民办企业,将它投入市场,让经济规律来调节。才能实现双赢。”

杜文浩一连串现代政治经济学词汇,说的皇上更是傻眼了:“你……,你说直白一点,怎么个改良法?”

“官府与官办企业脱钩,并对官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杜文浩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汇,想了想,还是用了现代词汇,随即解说道,“简单地说,就是把用于青苗法放贷的常平仓和广惠仓从国库独立出来,作为官府的出股,吸收当地富商入股,将各方投资折算成股份,官府与富商共同成立一个企业,专门从事青苗法放贷,共同经营,共享利润,按股份红,同担风险。”

杜文浩把现代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引入了青苗法改造,望着宋神宗惊诧的神色,继续说道:“这个企业必须实行独立核算,委派到这个企业管理官府投资部分的官员必须是专职的,不能在朝廷官府里兼职,杜绝官权力的参与,而且,他个人也必须有私人股份入股。同时,官方投资不能超过一半,企业实行股东制,取消青苗法固定利率的做法,对放贷利息等重大事项,由各个股东表决决定,表决权以股份为依据,一股一票,少数服从多数……”

“等等!”宋神宗压根听不懂了,忙挥手打断他的话,“你说慢一点,做下来慢慢说,朕听不明白。”

杜文浩见他神情似乎很感兴趣,不由心头一松,躬身答应,待宋神宗在龙案后面坐下,示意他也坐下,这才在一旁的椅子上歪着屁股也坐下了,理了理思路,开始讲解,先从什么是公司讲起,再将股份制,讲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内部机构各自的职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各自的职权,表决办法,法律责任,然后将如何构建一个公私股份合营的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青苗法放贷。

他虽然是医科大毕业,但学的是法医学,开设的科目里就有民法和公司法,不过是选修,幸好他当时选了,所以对这一块的基本知识还是有的。

宋神宗听得很仔细,听不懂得又详细询问,其间药送来了,他都顾不得服药,让杜文浩继续讲解,这样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终于搞清楚了杜文浩的构想。

杜文浩最后总结道:“实行与朝廷官府脱钩独立核算的股份制公司,来从事青苗法放贷,可以杜绝朝廷官吏滥用职权,避免强行摊派这样的事情发生,利息也能灵活根据当时当地粮食产量和市场需求决定,避免高利盘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允许当地乡绅也可以向百姓放贷,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杜绝垄断,百姓才有实惠,由于公司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事关切身利益,股东们才能真正负责,齐心协力搞好企业,由于没有了官权力为后盾,公司就不会成为鱼肉百姓的机构,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对于宋神宗来说,这是一个崭新制度,以前闻所未闻的,尽管花了一个时辰了解了其主要内容,但必须对他来说太过匪夷所思了,沉吟道:“你这法子倒也新奇,不过,听说你诊病用药也往往别出心裁,能想出这个法子,朕也不觉稀奇。只是,朕都不能领会的东西,推而广之,只怕各地更是不能领会的了。”

“所以要循序渐进,先在某地进行试点,试点成功之后,再逐步推广,不能指望立竿见影,改革需要的是耐心。”

宋神宗微笑:“呵呵,你倒教训起朕来了。”

杜文浩大惊,急忙躬身道:“微臣不敢!”

“你说的没错,朕也发现,先前的变法的确有些急功近利了。没有坚决地贯彻『为之以渐,缓而谋之』原则。嗯,你的看法很有新意,给朕以新的思路,很不错,朕想听听你对其他变法的看法。”

杜文浩很是高兴,躬身答应,想了想,说道:“先说募役法吧。”

“好。”

“募役法雇人应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这个办法解放了服役的农民,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这是很好的,不仅解决了劳役问题,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又增加务农的人力,可谓一举数得。”

宋神宗道:“那为何这种好办法也会遭到抵制,也会有那么多人不赞同?”

“关键是,对于以前可以免役的人都要出钱,对于特权阶级还好说,可是对于那些缺乏劳动力、经济困难的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寺观户也都要出助役钱,连下户都要例使出钱,还有免役宽剩钱,同时,兼并之家却享受减半输的优待。这就过了,对于既得利益的特权阶级,当然不高兴,而对于真正困难的人交不起钱,当然不拥护,树敌太多,尽管国库充盈了,可收上来的钱,很多是不应该收的,比如困难丁户,虽然这些人收的钱很少,但再少的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是嘴里夺食,收了这些钱,失了这些人的心,这些人往往是最容易获得同情的,这样的钱,收不如不收。”

宋神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缓缓道:“很好,你再接着说说对别的变法的看法吧。”

“是,再说市易法,由官府的市易司随行就市平价收购滞销物资,货物匮缺时再卖出,平抑物价的同时还增加财政收入,同时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这从表面上看,也是双赢的好办法,可是,与青苗法一样,毛病出在官府经商上面。既然是官府插手经济,事情就会变味,这一点咱们在东明县已经看的很清楚,本来应该是低买高卖,可操纵官吏为了渔利,并不是按这样进行,高买低卖反其道行之。借机渔利是官商的通病,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而且,微臣觉得这个法有些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