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民主基金会(一)(第2/2页)

这些事情太过于普通,又太过于经典,韦泽对这种教科书般的描述很无语。抽了个空,韦泽问王士珍,“匈牙利人民的革命精神如何?”

“绝没有太平天国那时候死都无所谓的程度。比起光复军这种用系统革命精神和革命组织来武装的军队差距更远。不过他们至少认为推行土地公有制更能有效解决匈牙利的社会问题。只是那些读过书的革命者们有种高高在上的意思,和都督您最近反复强调的不能脱离群众相距甚远。”王士珍回的非常巧妙。

韦泽脸上毫无表情,见识了王士珍这种很能懂上意的回答,韦泽心里面有些不爽。而且匈牙利的局面也让韦泽不爽,先让王士珍下去,韦泽忍不住拿出恩叔写来的信放在桌上,却没打开,只是忍不住用手指在上面敲打。

恩叔认为匈牙利大概是欧洲最容易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中国革命的经验是一个农业国通过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案例,西欧的英、法、德、奥地利,都是工业国。那些小国连正经的农业国都算不上。所以恩叔非常希望能够在欧洲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旗帜指引欧洲国家向前进。

韦泽对输出革命兴趣不大,他此时又不得不考虑这个现实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输出制度是霸主国家们习惯的做法,韦泽对此很清楚。但是韦泽真心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有其本质上的先进性,对于把这样的制度对外输出很是不安。这就跟把丝绸卖到蛮荒之地一样,也许蛮荒之地的各种原材料能够让丝绸商赚取高额的利润,但是看着丝绸披在那些野人身上,总觉得有种明珠投暗的不快。

不过韦泽最终还是决定组建相关部门,有些事情该干的时候就得干。

常委会没人否定韦泽的计划,大家只是问这个对外输出革命的组织该叫啥,按照民朝的三定原则“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韦泽有义务做出解释。当然,在三定之前还需要“定名称”。大家就见韦泽都督闭目想了想,睁开眼的时候嘴角露出了一丝嘲讽。

“就叫做民主基金会吧。”韦泽爽快地说道。

品味了一下这个非常正经的名称,大家实在是找不出可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