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牛刀(十)(第2/2页)

郑明伦没有跟着回去,他又给自己点了根烟。当下战斗局面和最初作战计划之间的确有巨大差距,美国佬完全没想到光复军居然能跑的这么快这么远,现在美国佬被打懵了。按照道理来说,敌人懵头是好事。可那是对野战军的好事。在城市战中,敌人懵了之后往往会干出不少超出光复军想象之外的行动。从“调动敌人”这个角度而言,此次突袭战并不成功。

但是郑明伦和胡大奎的想法不同,他不认为临时修改作战计划就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战争这玩意瞬息万变,所以韦泽曾经反复说过,“现代战争中,在武器装备和战术已经确定的局面下,对指挥官的要求就是精神上的坚定。”

战前的时候,郑明伦参加过一些高级会议。若不是摩托化步兵出现,最初消灭美国的战役策划是一场两千万大军耗时五年以上的大血战。这个年轻的兵种出现之后,战争动员力度飞速降低。就北美战区上层一部分高层的乐观看法,动员人数从最初的两千万,降低到了一千万。这一千万的动员也不再是成建制组建新部队,而是以补充部队为主。

郑明伦并没有看不起胡大奎这种政治干部的意思,但是郑明伦觉得这次的战争的确超出了传统光复军的战争理念。光复军从来没有经历过如这次战争般高烈度高强度的战争,五大湖前线的六十几万陆军们要面对的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现状。光复军的政治干部们都不是不懂打仗的人,但是这次的变化大到连军事主官都开始有些跟不上局面的程度。政治干部若是不能调整理念,只怕就会和战争有更大脱节。

“还是当仁义之师好啊。”郑明伦忍不住自言自语起来。这场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程度远超郑明伦以往见过的战争。光复军当然不是手上不染血的菩萨,可即便是大规模处决战俘的时候,部队还能坚信自己的正义。

可这次的战争完全不同,郑明伦很清楚自己这种军事主官都不敢提及有关正义的话题,胡大奎这种政治干部更加不适应才是正常的。若是胡大奎这种政治干部还能欢天喜地的面对这场战争,那只能说光复军变成了一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军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