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更正确的选择(十六)(第2/2页)

中国人的想法如何,那是中国人的问题。其他一些“旁听”人大会议的小国使者们惊呆了,对这些小国使者来说,他们认为向中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应该对中国官方直接提出,怎么会跑到人大这种议事场所来讲呢?尽管韦泽陛下也是人大代表之一,可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人大从来就不是决定中国政策的场所。

这件事看似简单的结束,至少官方与人大都没发言。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插曲而已。李鸿章并非是人大代表,他根本不知道此事。可他接到了命令,要他去见韦泽。

亲自被韦泽接见,李鸿章心情激动。如果是要撸他的官,无论如何都不会由韦泽当面下令。既然轮到韦泽出面,定然是有绝大机会。一见到韦泽,李鸿章再也没有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旧时代作风,而是在沙发上坐的从容,专心致志的听着韦泽的话。

“老李,你对高丽的经济问题有什么看法?”韦泽问了个很泛泛的问题。

李鸿章先喝口水润了润喉咙,从容不迫的把他对高丽的心得挑重点讲述起来。“高丽经过动荡之后,上下看似想恢复旧规,其实是人思变。只要我国能够在这方面推动一把,甚至不用陛下下令出兵。只要陛下允许我更深入的介入高丽国内局势,以我们之前在高丽的积累,掌握高丽实权对我们来说并非难事……”

前一段时间与退休的左宗棠交谈过一次之后,李鸿章沉下心来把几年来的工作反思了一番,他完全承认左宗棠就是比他李鸿章更能看清形势。韦泽要的是手下够专业,而不是传统皇帝那种要用人同时又要防人的“玩人”手腕。民朝法度严谨,制度明确。只要是专业人士,自然要归于制度之下。那种自以为是的封建心态很容易就会被人认清。李鸿章要表现出来的是能力与专业,以及对制度的服从和尊重。从前朝养成的“我是XX的人”,这种心态是阻止李鸿章飞黄腾达的最大阻力。

左宗棠能够从如此显赫的地位上退休,难道是左宗棠精通跪舔韦泽不成?韦泽看重的是左宗棠的能力和建树,左宗棠本人最自傲的恰恰是他的能力,最期待的莫过于得到发挥能力的空间。所以左宗棠忠于更强大的韦泽,韦泽给了左宗棠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无疑是读书人最期待的“君臣相知”的典范。

李鸿章发现自己的问题就在于,他对“君臣相知”的理解未免太低级趣味。以为确定了“君臣”关系,就能相知,这无疑是对韦泽的曲解。韦泽把李鸿章撂在高丽,其实真的是看透了李鸿章的强项。

这次李鸿章不再犯傻,高丽的特点,如何利用高丽现状,李鸿章讲的深入浅出。用不太长的篇幅讲完之后,李鸿章总结道:“陛下,高丽之事虽然道理上如此,不过做起来会有什么结果,我也未必能预测的准。不过按照这样的方法干下去,我国对高丽的经济、金融、政治、军队的控制都能更上一层。而且袁慰亭、王士珍等年轻同志们都很能干,也都是实事求是之辈。我认为可以相信他们。”

以李鸿章的聪明,他的话一讲完,就看得出韦泽非常满意。这不是那种城府浅的人会被看透的感觉,而是那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面对同样做事态度的人,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的认同感。

李鸿章心里面忍不住后悔,若是早点明白这种事情,他可就不会仅仅成为一个小局长。

“有件事我要你去办。和高丽代表谈谈。”韦泽简单的给了李鸿章一个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