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茶壶里的风暴(六)(第2/2页)

藏书家的女儿,前教育部长的女儿,上一任中国大图书馆馆长的女儿。理论上,祁红意是个真正的文化人。但是祁红意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家里面最有文化的那一位。有时候祁红意很怀疑韦泽是不是伪造了自己的生平。

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内在的才华气度胜过文采,为人就会显得粗野;文彩胜过内在的才华气度,为人就会难免浮夸轻佻。文采和才华气度配合适当,这才能显露出君子的风范。

无疑,韦泽属于才华气度胜过文彩的典型。这并不是说韦泽读书不多,文彩很差。而是他的才华与气度太甚,与别人相比绝不逊色的文彩与他的才华相比就显得不够看了。

就如现在,韦泽因为不爽,所以说话有点不干不净的。非得追究那几句脏口,祁红意当然能够挑出很多批评韦泽的要点来。可祁红意知道,现在的朝代是中华民朝,现在的皇帝是韦泽。用那些早就覆灭了的王朝与本朝比,这是非常不合适的事情。也就是现在的民朝够先进,够宽容。在以前那种连名字都要有“讳”的时代,祁红意这话可以被认为大不敬。

韦泽所展现出的气量,远胜过那些皇帝。其实皇帝们是非常胆怯的一群人,他们时刻担心自己的地位会遭到动摇,权力会遭到篡夺。胆怯已经是他们的本能。敢有韦泽这种态度的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其实都很糟糕。

可韦泽的确有这样的底气,在祁红意看过的书上,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的疆土有民朝这么巨大,更没有一个朝代的国力与技术水平能够和民朝相比。所以韦泽的气概绝不能称为狂妄,只能说是气吞万里如虎。

更重要的是,韦泽第一次明确表示愿意韦睿接班。只要有着一句话,即便是被韦泽抨击了一番,祁红意不仅没有生气,反倒是无限的欣喜起来。

“对了,我还有件事要给你讲。你们那个名叫读书会的喝酒会,你下次去的时候,就找到那个给你通风报信的人……”韦泽继续交代着他关心的问题。

“你放心。我们给韦睿改姓,就是不想让别人对他有影响,我不会让那些人坏了咱们儿子的大事。”祁红意说的极为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