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向外走(十四)(第2/2页)

早期去北美的中国人员是以北海道作为中转点,海上运输风险很大,对乘船者的体力与心理消耗也很大。节省十几天时间,有个中间让大伙登陆的中转站,对人员输运的帮助极大。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是因为有遍布全球的港口,中国虽然港口有限,却好在港口都有一定维修能力,风帆船只被淘汰的现在可是意义非凡。

要知道,英国佬到现在,都没办法在印度修理他们的军舰。军舰受伤之后只能做简单的修补,再开回英国本土去大修。中国在南海都已经能够对军舰实施中等规模的修理,两相比较起来,印度洋越来越像中国的主场。

“要么我再出访一次欧洲吧?”李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韦泽微微点头,“也好,看看欧洲当下的局面也不是坏事。”

李新回去之后立刻开始于商务部讨论了对高丽工作的要点,两边根据韦泽的指示,都觉得在高丽可以取消外交机构。高丽身为中国的属国,政治地位上等于是一个自治权很大的特别行政区,这完全不适合所谓外交关系。上下级之间有个毛的外交关系。

袁慰亭当时分析的挺到位,中国就算是强行派遣人员在高丽当官,只要这是皇帝韦泽陛下的旨意,高丽方面就必须服从。中国之前没有这么做,不过是害怕毫无意义的引发高丽人的反感与反对。现在时机已到,这么做也没有任何问题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袁慰亭从高丽发来电报。说高丽王庭请求铁路经常帮助他们除掉与闵妃集团勾结的“数万褓负商”。褓负商是高丽历史上对行商的称呼,由“褓商”和“负商”组成。“褓商”指贩卖装饰品等工艺品的行商,负商指贩卖生活日用品的行商。褓负商产生于高丽王朝末期的恭让王时期,高丽王朝初期已形成褓负商行业,其后又逐步加强行业组织,在封建社会中对活跃社会经济和城乡物资交流起了一定作用。1866年丙寅洋扰时,褓负商又出力甚多,当时的摄政者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为了嘉奖褓负商,遂下令设褓负商厅,以其长子李载冕为统领。闵妃集团得势后,闵泳翊又成为褓负商的“都班首”。1883年又设立“惠商公局”,作为褓负商的专门机构,正式划入体制内。

袁慰亭在报告的后半截写了他对此事的看法,“……褓负商垄断高丽地方商业行动,行会势力甚大,又有大量士族弟子混迹其中,我们早欲除之,现在时机已到,不建议放过褓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