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向外走(二)(第2/2页)

看韦昌荣这么担心,韦泽笑了,“你放心,我最不想的就是把这种制度和政策上的事情弄成私人恩怨。制度上的事情大家顶多也就是埋怨运气不好,时机不对。弄成私人恩怨,那就是一辈子的仇恨。”

确定了这些之后,韦泽就继续处理有关各省股份制企业的讨论,这才是所有的重中之重。

韦泽对此做了一个总结,“我还是那话,这个不列入政绩考核,国家不反对,也不支持。这是各省根据本省的情况来决定的事情。不过有件事大家一定要弄清楚,出了事情,中央一定会追查到底,而且绝不放过。”

干得好不列入成绩,干得不好那就要严惩。原本对此就抱着迟疑态度甚至怀疑态度的领导们登时在心里面就打了退堂鼓。韦泽其实也是这样的打算,一旦把这个当成政绩来处理,那只会让地方干部们一窝蜂的胡来。如果是明知道不可能从这方面得到好处,还继续上的同志,他们才值得观察。

就在会议还没完全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个人蹦出来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更是进入了韦泽的视野。这个人名叫李鸿章,是个刚升到正局级的干部。李鸿章并不是以吃螃蟹的先行者身份出现的,从现在的情况来说,李鸿章充当的是一个被逼无奈到开始反击商务部的可怜家伙。

身材清瘦的李鸿章面对一众与会人员大声说道:“我提议针对高丽组建一个股份制公司。现在商务部对高丽几乎是强买强卖,这样下去那是一定要出事的!只有组建股份制公司才能有所改变。若是不这么做,再过两年高丽定然要发生兵变。”

看着对李鸿章怒目而视的商务部部长,韦泽只想偷着乐一乐。韦泽曾经让李鸿章以高丽为例子,写一片“封建朝廷”的论文。这论文写的不错,所以李鸿章也得以升为对高丽工作的局长。没想到李局长竟然和商务部杠上了。

让韦泽想偷乐的是,李鸿章的这个说法让韦泽想起了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是个股份制公司,作为英国殖民主义的急先锋。虽然不知道李鸿章李局长会弄出什么来,但是韦泽对此有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