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北伐前奏(二)(第2/2页)

左宗棠屏息凝神的观看着,他从来不知道一座夜色中的城市竟然能有如此魅力。每一点灯火都意味着一个家庭,而这个城市中有着数以十万计的家庭,上百万的人口。在数十米的高空居高临下,令左宗棠无言以对。

而已经到了塔顶的韦泽哈哈大笑,他背着手慨声念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左宗棠读过辛弃疾的词,他也知道那是描述南宋时期临安繁华的诗词。听韦泽念出之后,左宗棠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形容当前美景的诗词来。

“都督做的好诗啊!记下来,记下来!”庞聪聪凑趣道。

韦泽摇摇手,“这是南宋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可不是我做的。”

左宗棠早就怀疑韦泽的出身了,从情报上来讲,这位从百色走出来的男子没有任何功名,更没有读书的记录。韦泽或许认字,可他所展现出来的对诗词对历史掌故的程度,只可能是自幼就饱读诗书。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没有反复诵读品味诗词的经历,没有任何可能在看到景色的时候就背诵出最适合当下局面的一段来。

青玉案的后半段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与前一段激进奢华的风景相比,后半段才格外显出了孤高之意。若是简单的只会背这首词,那定然会忍不住全部背诵。但是韦泽却提都不提与眼前风景毫无关系的这段,可见他不是不知道,而是很清楚这段说出来只会大煞风景。这群高官里面可只有庞聪聪一个女性啊!

韦泽越是个真正的文化人,左宗棠就越是高兴,心甘情愿为一个泥腿子效力的确超出了左宗棠的承受范围。可韦泽的学问到底从哪里而来,左宗棠对此越来越有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