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经济边疆(十七)(第2/3页)

楼顶上用上了全新的太阳能热水器。十几根黑色的玻璃管并排排放,管子的头部放进了一个铝制水箱。据说水箱外层里面还有什么保温层,从里面出来的热水都烫手,仿佛烧开了一样。房间里面还有台灯,就放在床边的床头柜上,开关灯再也不用跑到门口,只要扳一下开关就行。

见到了这种种配置,肖碧宇觉得胡正阳说的没错,皇宫也不过如此了吧。什么掌灯、熄灯,所有要跑来跑去的麻烦统统没有了。一切都是如此的方便,一切都是如此的舒适。想到这些,肖碧宇觉得自己仿佛已经住进了新房,他咧开嘴笑出声来。或许是觉得这么傻笑不太合适,肖碧宇端起酒杯一通猛灌。

看肖碧宇如此高兴,胡正阳叹道:“肖科长,我真羡慕你们这些老军人啊!你们有退休金可以用来买大房,我们这些人哪里有那么多钱啊。只能买小房子喽。”

“小房子也不错。好打扫。小房子的卫生间也是瓷砖啊。”肖碧宇听着胡正阳的感叹,志得意满的说着大度的话。

“那也是拖了新政府的福,若不是有新政府,若不是新政府能够用那么低的利息借钱给我,我哪里能住小房子。”胡正阳说道。

“那是自然。新政府就是和咱们一条心。”听到胡正阳这种办事员的感叹,肖碧宇更加开心了。新政府里面的区分以群众与干部两大类。同样实在海关干,这个干部身份就意味着一切。早期入伍的革命功臣们自然获得了干部地位,新加入的这帮就得有出色的表现才能有机会评干部。这可是一个极大门槛,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过去的。

胡正阳唉声叹气了一阵,然后问道:“肖科长,你准备买几套房子?我听人说,你们这些老功臣可以多买的。”

这个话题让肖碧宇稍稍变了脸色。他是湖北人,东王杨秀清的部属。杨秀清把张应宸的部队拉走后,把肖碧宇所在的部队分到了张应宸的部队里头。韦泽在天京城突入军营带走了部队,肖碧宇也糊里糊涂的就跟着走了。因为这层身份,加上肖碧宇没有接受过总参谋部制度的训练。虽然也是革命功臣,却未免就有了分别。没能得到重用。

这也影响到了肖碧宇的开国功臣的退休金。他若是想买大房子,把这些退休金全部拿出只够买两套房子。肖碧宇父母已经被他接到了广州,两位此时想买套房子,他们又提出要肖碧宇给跟随父母一起来广州的哥哥和弟弟也买套房子。

若是买两套大房子,那他哥哥与弟弟就不用想了。肖碧宇还没结婚,他哥哥弟弟都已经结婚有了孩子,这两家人总不能跟着肖碧宇的父母住吧?若是给他们付了首付,肖碧宇就得按照按揭来走。肖碧宇也是好吃的人,他每个月薪水一大部分都花在每天晚上吃夜市上了。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看着肖碧宇的神色,胡正阳压低了声音,“肖科长,现在有人能帮忙。只要你肯帮他们一下,这些钱只怕不是难事?”

“什么人能拿出这么多钱?”肖碧宇是个孝子,他最希望的就能让父母满意。当年参加太平军,也是家里面地不够,他哥哥要成亲,对方要他哥哥分家。肖碧宇就放弃了土地,参加了太平军。只要能给他哥哥与弟弟支付了小房子的按揭,肖碧宇就觉得自己尽到了义务。

胡正阳看了看周围的食客们都在各顾各的高谈阔论,他用只有旁边的肖碧宇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韦都督有个侄子,他向洋鬼子卖那种处理鞋。这种事情上不了台面,也只能由韦都督的侄子来做。现在这个出口管得严,只要肖科长你能放他们的船出去,这些钱根本不是问题。”

“什么?”肖碧宇大惊失色。这可是走私啊。海关最要打击的就是走私,他没想到胡正阳竟然胆大包天的敢谈走私的事情,他更没想到韦泽都督竟然也和走私有关系。

“肖科长,咱们一会儿再说这个,先吃。先吃。”胡正阳却把这个话题给中断了。

肖碧宇接下来的饭当然吃的不好,这几年里头海关的确有些人私下弄点事情,他当然知道这些。不过那都是有关系的人小打小闹而已,帮着多出口些商品。上头其实也没有管的太狠。可现在肖碧宇发现其实这里面的水有多深早就超出了他的想象。竟然连韦泽都督都牵扯到这里头来了,这可是大事!

就这么胡乱吃完,肖碧宇和胡正阳到了僻静之处,肖碧宇声音虽然低,态度却极为严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胡正阳一脸的惶恐,“肖科长,这也是我在橡胶厂工作的亲戚来联络的我。他说韦都督的侄子韦昌寿也在橡胶厂工作,橡胶厂有些鞋都是处理货。质量很差,也就是刚能用而已。卖到市面上其实不赚什么钱。这些货卖给洋鬼子挣得更多。所以就有人专门做和洋鬼子的生意。不过这些事情上不了台面,得有人在里面帮忙。我专门去见了,反复确定之后,那边的果然是韦都督的侄子。这等人物我们可招惹不起啊。所以我也只能找科长你来谈这件事。不然我也没办法交代。那可是韦都督的侄子。万一我们不答应,他告倒韦都督那里,我们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一听说对方背后的靠山是韦泽,肖碧宇也傻了眼。这样的大人物的确不是他能招惹的起的。看到肖碧宇的神色,胡正阳继续说道:“肖科长,你也去见见那人,再打听一下。如果那人冒充韦都督的亲戚,咱们就赶紧去告官。如果不是,也好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想了片刻,肖碧宇答道:“你联系那人,我和他见见面。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是韦都督的侄子。”

几天后,肖碧宇终于确定,那边从橡胶厂弄出鞋来的的确是韦泽都督的侄子韦昌寿。在胡正阳的联络下,双方晚上又见了次面,在见面的时候,韦昌荣态度非常的镇定。看到肖碧宇的胆怯,韦昌寿冷笑道:“肖科长,这批鞋本来就是处理货,我们卖给洋鬼子是为国家多赚点钱。你有什么好怕的?只要把这条线搭起来,那就能解决好多事情。到时候我四叔也高兴。”

跟着韦昌寿在一起的是胡正阳的堂兄胡正泰。他跟着说道:“肖科长,船我们来装,货我们来运,你只是在文件上盖戳而已。你觉得我们把货运出去就只走你这一路?出场,还有海上的临检,这都得有人。可不是光你这一个人而已。你怕什么。背后有韦都督在,咱们都没事。”

见胡正泰说的气势十足,肖碧宇也不得不信。

会面结束之后,韦昌寿他们先走了。而走了片刻之后,胡正泰竟然又转回来,他板着脸对肖碧宇说道:“肖科长,这件事你知道就行了。干不干由你。不过你要是出去乱说,当然不会有人承认。不过我想问你一下,你觉得是你和韦都督亲近,还是韦都督的亲侄子韦昌寿和韦都督亲近?到时候你若是乱说话,会有什么下场,你自己好好想想。我这可是为你好才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