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六)(第2/2页)

虽然对这样的未来并没有什么信心,但是刘三却是真的忍不住有了些憧憬。

而其他百姓更在乎的是自己能否从这样的制度里面落到好处,刘三知道此次当兵的人中有镇长里长的孩子,乡里乡亲的,百姓也都看到镇长里长的孩子当了兵。到了军官讲完了好长的一番话之后,有些家里面孩子多的百姓就询问现在他们的孩子报名当兵行不行。

军官此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彰显部队对军人的重视来征兵,他立刻与镇长里长开始解答百姓的问题,并且呼吁百姓们响应光复都督府的号召,让他们的孩子踊跃报名参军。

不仅仅是平安镇,在整个广东各地,新一轮的征兵行动都在展开。原本总参谋部认为山区的百姓们或许会更积极的报名参军,可没想到数据收集上来之后,珠江三角洲实施了授田令的地区报名一点都不比山区差。如果仅仅计算从军的总人数,平原地区以征集了五万新兵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山区征集的两万三千新兵。

在中央委员会议上,广东省长毕庆山有点愁眉苦脸地说道:“都督,这可是损失好多的税收啊!”

韦泽笑道:“你以为我只让他们打仗不成?那可就太小看劳动力了。等他们退役之后,我们会给退役的军人安排工作,他们就会到工厂、矿山去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如果有相关的文化知识,我们还会让他们在各级行政部门去工作。咱们不相信自己的军队,难道还要相信那些读了几天破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的那些士绅么?”

毕庆山却没有韦泽这么乐观,军队的服役期现在定为五年。也就是说,大量的军人退役需要等到五年之后了。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不用说五年后的远水了。

韦泽看出了毕庆山的态度,他劝道:“毕庆山同志,广东从来不是一个单纯靠种地的省份。他自然有得天独厚的好处。”

“好处在哪里?这么多粮食到底怎么解决?”毕庆山并没有被韦泽说服。

韦泽正色答道:“粮食有的是啊!我们打通了去越南的海路之后,可以从越南买稻米。有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军队,发展军工业不过是两三年的功夫。那时候我们能够造出大量的船到越南去做生意,你算算这笔账。这可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了。”

毕庆山叹口气之后答道:“还是太久!”

“那就熬过去这一段!咬着牙熬过去!”韦泽回答的极为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