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规模的艰难(十一)(第2/2页)

这其实未必是真正对太平天国和光复军的比较,更现实的是双方占据的地盘的问题。太平天国经历过天京之乱之后,依旧控制着淮南,的广大地区。仅仅这一带就能源源不断的向太平天国提供粮草与兵源。安徽巡抚江忠源旗帜鲜明的提出,“不夺回淮南,就不能灭粤匪!”

咸丰皇帝只用看地图,就明白这个战略是如何的正确。尽管黄河改道的事情给满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动,咸丰皇帝依旧给了江忠源更大的支持,希望这位以剿匪起家的封疆大吏能够尽早实现夺回淮南的战略构想。

“江公,我们是不是再等等。此次进攻寿州,火枪却没有准备完毕呢!”宿州知府李鸿章非常谨慎的对江忠源做出了建议。

江忠源面容沉静的摇摇头,“等不下去了!我们此次已经有一千支火帽枪,若是再等,只能让寿州的粤匪更加势大。现在寿州已经失陷三载,若是今年还不能夺回寿州,那地方还有谁会觉得自己是大清的百姓呢?”

寿州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掌握了寿州,就能与凤阳等地互相支援,进而维持淮河防线。

自打韦泽南下之后,太平军越过淮河北上的攻势终于停顿,江忠源也终于敢开始南下进攻。除了对太平军进行军事打击之外,江忠源也开始对太平军实施了招降政策。虽然投靠的人不多,却有些是淮南一度追随韦泽的文人。他们带来的情报让江忠源吓了一跳。

韦泽曾经设计过“守江必守淮”的全套战略,对这个战略,韦泽并没有当成什么了不起的机密。至少在韦泽看来,这不过是他耳熟能详的一个基本知识罢了。

这个战略的正确性,特别是韦泽设计的合理性,是不少“有识之士”愿意跟随韦泽的理由。只要这个战略能够顺利实施,至少就是一个南北朝的局面。文人们投奔太平天国好歹就有了结果。

天京之乱彻底打破了这帮“有识之士”的幻想,这个战略的实际执行者韦泽跑路了,这个战略的最高支持者杨秀清连同他的部下一起被杀光了。太平天国的上层对这个战略已经弃若敝履。

没有了可以看到的前途,那么就是大家一拍两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