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完粮纳税(二)(第2/2页)

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后,沈心还稍微添加了一点他自己在意的东西。

“……老乡,你们知道朝廷么……”

对这个问题,沈心发现一半的百姓根本不知道“朝廷”这个词。经过诸多引导性询问,沈心发现大家都知道皇帝,也知道一些戏文里头出现过的高官的名称。当然,这些人也知道县令等基层官员。

然而百姓却没有朝廷这个概念,百姓认为皇帝直接命令某些人前来当官。干得好或者不好,都是官员自己的行动。这种朴素的观念总结起来,就是大家对沈心提出的忠于皇帝这个问题的回答。

“……我不认识皇帝啊!再说,他给我什么好处了……”

整个炎热的七月,宣传队就是在乡间跋涉。在部队的带领下,把“完粮纳税”的消息尽可能一家家的传递到太平军控制的所有土地上。这种艰苦的行动得到了立竿见影的回报,大量贫困地区的百姓前往投奔太平军,仅仅经由沈心一个工作队介绍就前去投军的,人数超过了五百人。对于这些人投军的目的,沈心也非常清楚。这帮人在乡间是受到欺压的,家里头有人当兵,自然就能够有人撑腰。至少在不久后进行的税收中,可以确保这些穷人能够按照太平军宣传中所说的那样“地多的多交税,地少的少缴税,没地的不交税”。

百姓们的反应,让沈心也明白了一件事。皇帝对于那帮志在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读书人很重要,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根本没意义。双方一来是见不到面,二来皇帝通过官员向百姓收税。谁真的认为乡间竟然能够存在“忠君”的想法,那只能说如此认为的人生病了。在乡间,永远都只有一个真理“县官不如现管”。

转念一想,沈心却想明白了另外一个问题。其实对于试图走官场路线的人,更是县官不如现管。理论上,皇帝拥有官场的最高裁决权,大家要忠君,因为不忠君的话,立刻就得丢掉官位。其实官场上的人与百姓没什么区别,所有选择的目的都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想明白这些的沈心,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