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太平洋巨变(第2/3页)

最傻眼的人,英国舰炮都是五门双联装,而河北级却是四门三联装,足足多了两门超大口径舰炮这不是要气死丘吉尔嘛。

“皇上您放心吧,我把后面四艘的建造对外说成了巡洋舰,还发布了资料混淆。”龙国章似乎还有些得意自己的小计谋,却没想到李默更是翻白眼,巡洋舰?亏这家伙想得出来。

算了,反正战舰既然造了饿,也隐瞒不了多久,岔开话题问道:“对了,你这次来有什么事吗?”

“有。”龙国章搓搓手,立刻掏出一份厚厚的设计资料,递给李默:“皇上,您一年前要的东西设计部搞出来了。”

三人找了个地方坐下后,李默便仔细的看起来这份设计资料。

一年前,当李默得知美国建造了六艘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后,就一直想在对付它的办法,新华在大连级后便彻底放弃了重巡,虽然四艘大连级在西比路岛海战中表现出色,但因为吨位和舰炮口径问题,已经开始落伍了,而且因为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所以李默转而建造了北京级。

北京级别是李默对快速战列舰的一次重大尝试,虽然速度和火力都达到了要求,但装甲上一直不尽如人意,主装甲带太窄,水平装甲太薄,都限制了北京级再往前走一步。

于是在动力再进一步还很困难的情况下,李默选择了降低速度,开建了河北级。

河北级是一艘他个人比较满意的战列舰,和北京级基本类似的舰型,也采用了三角桅杆,此外水下还首次增加了四个对称的减摇翼,使得适航性更为完美。

标准31500吨,满载35300吨的数据,甚至比英国即将要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更大,当然,这不是说新华造舰水平高,恰恰相反,在吨位利用率上新华和英国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甚至比德国还差点。

火力上河北级更是精心打造,放弃了长艏楼采用中央桥楼舰型后,使得全舰看起来更加紧凑,舰炮呈艏艉背负式布局,四门三联装356毫米/L50型舰炮,每门炮备弹100枚,全部采用了电渣重炼和内部镀铬技术,膛线84条,炮口初速835M/S,最大射程32000米,发射重型680公斤穿甲弹时,穿深分别达到了17000米/356毫米和25000米/254毫米,速度也达到了每分钟1.7枚,可以说无论是威力还是穿甲深度,只比即将开工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15英寸舰炮低一点点,却比美国即将要装备纽约级的同口径舰炮强。

六门双联130毫米/L47型速射炮,八门单装76毫米高平两用舰炮,八门四联装37毫米速射机关炮,以及十二门双联12.7毫米大毒蛇机枪,构成了完整的近距离防御手段。

同时,在全世界都往主力舰上装飞机的时候,新华却主动全面撤销了主力舰上飞机,因为西比路岛海战和之后的研究发现,大口径舰炮发射时震动太大,飞机停留在军舰上很容易损伤,而且交战时飞机也无法起降,根本是个鸡肋,所以还不如派一艘专门的轻巡在边上释放飞机侦查。

防护上也是几经周折,德国的小水密舱布局和北京级开始的重点防护理念得到了延续,11°倾斜布置的330毫米主装甲带首次往水下延伸,宽度达到了5.8米,初步解决了近失弹问题,炮塔正面和司令塔均为350毫米,炮座和炮塔顶部305毫米,艏艉次要部位装甲152毫米,水线以上加到了180毫米,最重要的水平装甲为127至180毫米,其中主要的地方更是和北京级一样加焊了60毫米的渗碳钢。

面对越拉越大的水下鱼雷威胁,李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至少可以抗住三枚新华使用的长矛二型鱼雷直接命中而不至于沉没。

这是个极大地考验,长矛二型装药高达300公斤TNT,别说三枚了,一枚运气不好也别想活下去。

为此麦克金森再次修改了水下隔舱部分,增加储备浮力,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就在大家着急时,一位年轻的新华设计师提出,可以在北京级两层船底的结构上再加一层,使用三层复合船底,再加上127毫米的防护壁接合的设计方案,此方案还得到了当年的设计奖。

可水下部分增重,也导致了吨位超额厉害,设计部只好重新回国头来调整装甲布局,此时李默给出了后世北卡罗来纳级首创的“装甲围舱”的匣式布局,使得装甲防护更加集中,并且节省了一千吨的重量,才终于达标。

但即使这样,史无前例的13000吨的装甲总重,还是压的河北级航速减到了25节,为了提高续航力,设计部甚至还想出了用重油代替部分压仓水的办法,才终于使得续航力达到了22节/6000海里,12节/15000海里的战术要求。

河北级可以说是李默基本满意的一级战列舰,所以在得知更大口径舰炮研制没有达到预期后,他选择了继续建造四艘这种战列舰。

虽然河北级很强,但速度的减弱导致了李默刚开始的快速战列舰梦想不得不戛然而止,尤其是最近有情报显示,英国的蒸汽轮机技术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据说费舍尔已经考虑强行把蒸汽轮机安装到伊丽莎白女王级上,争取把速度提高到22节。

欧洲老牌帝国的科技和制造能力开始一点点蚕食新华在动力方面的巨大优势,虽然自己这边也在加紧研究新一代动力,可人家毕竟是上百年的工业国家,底子上就比新华强太多了,精密制造能力根本没有可比性,要不然火力相当的情况下,吨位也不会比伊丽莎白女王级高了两千吨。

要知道为了培养出目前这批技术工人,新华就花了五六年时间,导致了李默有金手指,加工和制造能力也达不到,而对欧美来说,人家根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只要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就能会很快制造出来。

从现在看,优势还在自己手里,欧洲要想把三万吨以上的战列舰提高到25节这第一个关卡,起码还要四年时间,所以河北级对抗伊丽莎白女王级毫无问题,而他最担忧的是蒸汽轮机技术被安装到战列巡洋舰上,一旦那样欧洲就会出现大批速度可以达到25节左右的战巡。

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已经开始出现非同寻常的微妙变化,所以李默才在一年前把新的设计任务交给了麦克金森,重启快速战列舰的设计和研究,争取在速度上重新压制各国所有主力舰。

可问题是他现在却下不定决心了,因为阿德尔已经在不久前给他发了电报,第一架单翼650马力的全铝制战机最晚7月就可以试飞,虽然马力勉强达到了要求,但海军改革已经初步现曙光,是集中资源建造航母,还是继续建造第二代快速战列舰呢?

李默从设计资料上抽回了目光,扫了眼李恩富和龙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