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北非上空的鹰(六)(第3/3页)

除了再次向北非调派了数万陆军外,还同时增派了四十架飞机,并且也给这些飞机安装上了机枪,决定好好教训一下中国人。

真正空中拉锯战爆发了。

根据事后的统计,在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议的之前的那段岁月里,四十八架秃鹰攻击参加了六百次战斗,其中超过七成是侦查和引导,包括支援地面,为奥斯曼游击队提供侦查,袭击意军阵地等等,三成是展开对意大利飞机的绞杀。

几个月的时间内,这支来自新华,有飞行爱好者组成的部队,让世界看到了飞机的力量,他们取得的共计击落了意军飞机和飞艇213架/艘,对意军阵地和营地投下了超过两千枚简易炸弹,甚至还造成了一艘意大利鱼雷艇受伤的骄人战绩。

当然,长达数个月不间断的鏖战也使得他们伤痕累累,不仅损失37架秃鹰,其中8架被击落,剩余都是因为机械故障不得不放弃,而且还失去了7位战友。

为了不让飞机残骸落伍意大利人手中,随行的夜鹰特种分队和当地游击队也做出了最大努力,最终确保了没有一台发动机落入敌手。

在北非发生的这一幕,让世界看到了飞机的价值,欧洲弥漫的硝烟中再次多了一个争夺目标。

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等国家,都开始大量采购飞机,招募飞行员,由于欧洲在这方面起步较慢,所以大家都开始寻找外援。

最先行动的是德国,利用上次贷款的良好关系,一次性采购了三百架F2增强型,而英国也紧随其后采购了三百架,一项不重视飞机的奥斯曼帝国由于缺乏加工和仿制能力,更是一口气采购了五百架,还邀请了新华飞行员来做老师。

而对李默和新华来说,除了上千架的订单带动了飞机工业外,技术上面简直就是大收获,因为大量宝贵的一手战斗资料源源不断传回国内后,使得困扰已久的发动机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

从材料到机翼,从座舱布局到战术研究,再到最后最核心的引擎,数以百计的工程师们几乎每天都在想办法解决,然后通过无线电和传真告知北非雄鹰现场解决实验,实在不行的干脆就让海军出动轻巡高速运抵后在安装调试,然后出现问题在解决。

循环。

利用真实的战争做试验田,不断地循环和改进,而在这个循环中,各种各样新的技术开始出现,比如空中熄火被提出后,空包弹点火技术出现。

俯冲中油管不供油出现了加压油路系统。

利用引擎废气增加技术也在战场上得到了检验。

剧烈翻滚时引擎化油器中燃油溢出导致熄火问题也让工程师们发明了缸内直喷系统。

风冷发动机在炎热天气下容易震喘,难以降温的问题被提出后,液冷发动机和改良了散热系统的风冷发动机同时出现。

等等。

当北非雄鹰带着傲人的战绩和一大堆几乎成了废铁的飞机部件回到国内时,当欧洲各国终于将发动机马力提高到200马力,并纷纷开始给飞机安装外部机枪,研究小炸弹时,新华帝国飞行研究中心内,一款真正的单翼机悄然从飞行研究中心起飞。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外,这些拥有了实战经验的种子飞行员更成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宝贝,他们的经验让两支年轻部队成长起来。

后世的美国总把小规模战争作为新武器试验场,而北非这场规模不大的战争,也让李默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当他得知单翼机开始试飞后,立即发了份电报给麦克金森,随即两根龙骨在大连和丹东同时铺下。

由于飞机出现在战场是从奥斯曼和意大利爆发战争后从那次海上空中较量开始,并且北非这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空军的战役,所以很多人都把那支来自新华帝国的神秘自愿者部队,并且用鲜血和汗水统治了北非天空长达数月,迫使意大利不敢向那里增派飞机,意军士兵出门都要先看天空的自愿军称为。

“北非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