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八月初八(第2/2页)

“好好打。”龙国章丢了下了三个字后,才心有不甘的带着谭晓增等几位参谋,登上了檀香山号向远处的台湾岛驶去。

身后,滚滚浓烟分成了两部,飞快的消失在了海平面上。

……

九月五日,农历八月初七,夜。

北京英国大使馆内人来人往,紧邻的法美俄等国使馆也是灯火通明,站岗的士兵更是瞪大了眼睛,生怕错放入任何一位生面孔。

新华这段时间异乎寻常的强硬连续表态,终于让他们感觉到了事态严重,李默的环球访问虽然还没有结束,但他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尤其是当法英两国连续拒绝了他用技术换取统一的要求后,更是直接准备付诸武力了。

英国大使窦麦乐愁眉紧锁,由于德国的撤出,并与李默达成了中德友好协议,又把莱茵号出售给了德国,所以世仇的法国已经派舰队大规模介入进来了,能依靠的只有目前停驻在越南金兰湾内的那支只有六艘主力巡洋舰的东印度舰队了。

俄国虽然有心,但也只能在北方威胁一下,何况俄国人低下的官僚作风至今使得他们仍旧无法组织起一支可靠,哪怕是数量占据优势的陆军,虽然尼古拉二世已经把帕罗库特近都弄到了西伯利亚来当总司令,但北方尤其是西伯利亚马上要进入冬季了,按照俄国的效率,肯定又要拖到明天春天。

至于俄国海军,尼古拉二世已经拒绝了英国要求他增派军舰的要求,理由是他的舰队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甚至一半的舰船还在建造。

美国倒是有了积极的回应,但他们能干什么?刚刚结束了可笑的古巴战争,太平洋舰队正在绕过半个地球回撤,太平洋这边缺乏主力军舰,虽然乔治杜威的舰队就在日本东京,但横须贺在新华手里,浦贺水道更是被卡的死死地,万一宣战能不能出来都是问题。

而英国也不好受,和布尔的人的战争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反而兵力越投越多,天知道布尔人那里的那么多武器装备,又是机枪又是大炮,已经把快把大英帝国逼疯了,而且在布尔问题上英国已经和整个欧洲对立,那些家伙恐怕还巴不得英国在远东开场一场大战,彻底消耗日不落帝国的实力。

此时此时,作为远东核心大脑的窦麦乐,都不又开始相信那个李默被幸运女神垂青的传说,要不然当初认为只需要几周就内解决的布尔战争会变成一片沼泽呢?

“大使阁下,上海来的紧急电报。”

武官的话,让窦麦乐飞快的起身接过了电报,但只匆匆扫了一眼后脸色就陡然变得铁青铁青。

台湾宣布结束自治,接受新华领导。

新华军已经开始接管台湾防务,先头部队一个海军陆战队团甚至与今天下午进驻了澎湖驻扎在婆罗洲的一个步兵师前锋营也已经抵达了台湾岛。

这意味着,有了台湾做基地,整个东南沿海都处于了新华军大炮的范围内。

这意味着,如果菲利特曼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大英帝国远东舰队将被分割成香港和上海两个部分。

“备车,我要立刻去见新华首相。”

……

清晨。

小雨淅淅落了一夜,使得长江水也变得浑浊起来。

汉口码头上,一艘艘征集起来的船只排成一列,如同一条木质的堤坝,将奔腾的长江水和码头隔开,士兵们踏着松软的草地,飞快的登上甲板,猬集在一起。

江防大堤后,一门门早已掩藏好的大炮被拖了出来,炮手们迅速的转动摇柄,接着那缕鱼白可以清晰的看到,炮口正在一点点的往上抬升。

身后,一枚枚炮弹被安装上了引信,装弹手们趁着最后的时间,用力的擦拭着早已光可鉴人的外壳。

更远处,数以万计的战士静静地坐着,他们或抽着烟,或擦着枪,或者三五成群小声交谈着,他们都在等待着那轮红日从江岸跃出,等待着那声雷鸣声响起。

武汉城内的前线指挥部里也是一片寂静,每个人都不时抬腕看几眼手表,当指针一格一格即将抵达终点,当一轮红日陡然跃出江面,通讯官猛地拿起了电话机。

“雷鸣。”

“雷鸣。”通讯官对着电话机说出了这两个字后,得到了如同回音般得答复。

当电话机刚刚放下,一阵闷雷陡然从远处江边炸开,隆隆的炮声如同惊天旱雷般沿着长江向四周扩散,数以百计的大炮同时爆发出了怒吼,喷涌的火光竟比那轮红日还要璀璨。

同一时刻,重庆,宜昌,南京等地也同时响起了惊雷之声,数十艘河马级飞艇迎着晨曦向东南飞去,隐藏在复杂水道里的快船汽艇也在马达的轰鸣中,沿着丰沛的水道一路向南。

九月六日。

农历八月初八,七点整。

滚滚惊雷,拉开了东南大战的序幕。

三个陆军师,两个内务师,共计八万大军,歌唱着皇帝陛下“亲自”谱写的,振奋人心的义勇军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重炮的掩护下同时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四省越过长江天堑。

所有参战的士兵心中都只剩下一个念头。

“中华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