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比人重要的坦克(第2/2页)

“我向未来一代党的领导者们呼吁!历史赋予你们的使命,是把骇人听闻的各种罪行的一团乱麻解开,在这些可怕的日子里,这团乱麻越来越扩大,象火焰一样越燃烧越厉害,勒得我们党喘不过气来。”

“我向所有的党员呼吁!在这些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后日子里,我坚信,经过历史的过滤器,早晚不可避免地将会把我头上的污秽冲掉。我从来没有当过叛徒,如果是为了列宁的生命,我会毫不动摇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我热爱基洛夫,没有做过什么反对斯大林的事情。我请求新的、年轻的和诚实的一代党的领导人,有一天能在党的全会上宣读我的这封信,宣布我无罪和恢复我的党籍。”

“同志们,你们要知道,在你们向共有主义胜利进军的高举的旗帜上,也洒有我的一滴鲜血!”

杨朔铭将信看完,重新放回到了信封里,将信扔在了桌子上。

“你们是怎么把他弄过来的?”杨朔铭问道,“很不容易吧?”

“是的,我们提前做了不少的工作。”周冠笙笑了笑,说道,“好在把他弄出来,代价还不算太大。不过,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值不值我们付出的那些代价。”

“为什么这么说?”杨朔铭的眉毛扬了一扬,问道。

“这个人并不打算反对俄国革命。”周冠笙说道,“恐怕我们不能利用他的力量来影响俄国。”

“你是这样想的,这很正常。”杨朔铭笑了笑,说道,“这个人对我们会有用处的,但不是在现在,所以我们现在不需要他做什么。”

“什么也不用他做……”周冠笙先是一愣,但他好象马上就明白了过来,他若有所思的看着杨朔铭,等待着答案的揭晓。

“我的意思,是现在我们最好不要干涉这位‘红沙皇’的所作所为。”杨朔铭很满意这位部下的反应,他点了点头,说道,“让他坚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自己把自己搞垮,会给我们省下更多的力气。”

“那我们就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好了。”周冠笙说道,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具体的主意。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你们确定布哈林这个家伙在中国,而不是和托洛茨基一样去了墨西哥?”斯大林面色阴沉的看着包括叶若夫在内的一干手下,问道。

“是的,斯大林同志。”叶若夫感觉到自己的衬衫已经湿透了,被冷汗粘结在了后背上,十分难受,但此时的他,心里的恐惧已经压倒了一切。

“布哈林已经用行动表明,他背叛了革命。”雅戈达在一旁说道。

“你们打算采取什么措施来惩罚这个叛徒?”斯大林问道。

“我们会将他抓回莫斯科,让这个叛徒接受人民的审判。”叶若夫几乎是没有考虑便迫不及待的将采取行动的话说了出来。

“很好。你们马上采取行动吧,我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这个叛徒接受审判。”出乎叶若夫的预料,此时斯大林并没有动怒,他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叶若夫等人可以走了。

如临大赦的叶若夫一行人尽数退出,办公室里只剩下了伟大领袖一个人,斯大林点燃了他的烟斗,坐在了椅子上,此时的他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布哈林的叛逃和叶若夫等人办事不利带来的不快。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喜怒无常是斯大林的优点,因为别人将无从得知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斯大林抽了两口烟,拿起了桌面上的文件看了起来,而这一次他看的,不再是关于叛乱者的报告,而是新式坦克的设计图纸。

此时如果有克里姆林宫的工作人员在场,他们一定会讶异于伟大领袖的跳跃性思维,但是对斯大林本人来说,坦克要比布哈林更为重要一些。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军提供了大量的坦克车辆和相应的志愿兵员,但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此次战争暴露出苏联大量装备的“T-26”坦克和“BT”坦克装甲贫弱的缺点,这两种坦克被击中后极易起火燃烧,尤其在1937年10月的爱尔波战役中损失惨重,爱尔波之战中,共和国军的苏制坦克几乎全部遭到灭顶之灾,之后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坦克援助急剧锐减。然而,苏联红军却无法及时消化研究西班牙内战中用鲜血换来的宝贵战术教训。自1934年基洛夫被刺杀后,这支欧洲最庞大的军队始终处于“大清洗”的腥风血雨之中。从1937年起,随着图哈切夫斯基被处决,大清洗的风暴敲击着苏联红军装甲坦克兵的精髓,相当部分接受过系统军事训练的军官被处死或逮捕,装甲部队里充斥着对红军坦克兵前途漠不关心、毫无经验甚至无能的新军官。但是,苏联坦克工程师吸取了西班牙内战的技术上的教训,苏制“T-26”坦克和“BT”坦克在西班牙遭遇的强劲敌手——德制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魔鬼坦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人意识到他们手中的坦克防护水平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本质上的提升。加之当时苏联主要的中型坦克“T-28”亦是非实用的多炮塔坦克,在未来的战争中难以挑起大梁。其实在西伯利亚边界和中国守军的一系列小规模“非正式”冲突事件中,苏联红军的官兵们就发现“BT”坦克的汽油引擎极其容易燃烧,在遭到华军炮弹、地雷、燃烧瓶甚至步兵火器击中后很快便会全车起火。就此,苏联有关部门曾列出三个新型坦克计划。首先是为了代替“T-28”中型坦克,而在列宁格勒的“样车设计机械局”设计局负责开发的“115计划”——该坦克计划设计的坦克重量为32吨,装甲强化到50毫米,但由于仍旧奉行一个主炮塔(76.2毫米火炮)加上2个机枪塔的复杂多炮塔结构,方案即遭否决。而第二种也是最初实现“设有反坦克炮弹无法击穿的装甲”之苏联坦克为“111计划”,这种坦克设计的战斗重量也是32吨,但采取的是单炮塔的设计,炮塔上安装有45毫米火炮,而装甲提升至60毫米,然而该车亦只是在完成样车后就没有继续发展。 第三种也是最成功的样车却是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厂设计局的“135计划”。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厂的全名是“国际共有主义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厂(第183工厂)”。不过“135计划”并非按照工程师希望的“保证防护力”的方针制作,而是工厂为了更新“BT”坦克而开发的装甲厚度只有20毫米的轻型坦克,内部名称为“A-20”。而为了“BT”坦克的改良换代,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厂的A?菲洛索夫设计组早在“111计划”和“115计划”之前就着手进行了研究。这个设计组完成了“BT-SV/2”和“BT-IS”两种实验车型。“BT-SV/2”作为“A-20”的先驱车和前身,装甲厚度也只有25毫米。然而,“BT-SV/2”并非仅仅依靠装甲厚度取得防护,设计组为它设计了倾斜配置的车体侧面和炮塔装甲,用大幅倾角变相提升防护能力,虽然这会引起车内容积的不足,但与这种不足相比,乘员的生存能力显著提高。不过,由于包括主任工程师A?菲洛索夫在内的设计组成员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苏联当局逮捕,计划被迫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