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项羽错过多少机会(第4/4页)

但刘邦不动可以,项羽不动却是不能。因为常年战乱,楚地生产破坏严重,物资供应能力大大不足,外加驻守江西九江的英布也背叛了项羽,导致项羽后方供应断绝。到了公元前204年十一月,弹尽粮绝的项羽不得不答应和刘邦议和,双方以河南荥阳“鸿沟”为界,罢兵休战。

荥阳议和之后,项羽其实已经失去了争天下的主动权,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已为刘邦所有,韩信、彭越、英布3人都已归顺刘邦,之后刘邦册封3人为王,更令其死心塌地效力。以项羽此时的军事力量,丧失良机的他和刘邦争天下是远远不够的。但刘邦想一举平灭项羽却也难,楚军的战斗力原本就高于汉军,楚汉相争多年来,项羽几乎打赢了大多数的野战,主力决战的战役,刘邦更输得一塌糊涂,刘邦只是凭借战略上的高明,以及联合各路诸侯的力量,才能与项羽抗衡。此时项羽北进难,刘邦想彻底平灭项羽同样难,如果项羽策略得当,据楚地而割据,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项羽的失策,就是对刘邦背盟估计不足。和议之后,项羽随即率军东撤,如果他能平安撤退到他的大本营江东五郡,刘邦将很难再有平定项羽的机会,所以借项羽东撤的机会发动突袭,是消灭项羽的最佳时机。刘邦果然这样做了。公元前202年十月,刘邦亲率大军,追击项羽至河南固陵。恼火刘邦背盟的项羽再次绝地反击,一场大战,斩杀刘邦军两万多人,杀得刘邦不得不固守待援。这时候,命运的选择再次摆在项羽面前,是继续撤退,还是乘胜追击。恼火刘邦背信弃义的项羽,选择了把刘邦赶尽杀绝。楚军停止撤退,重兵攻打刘邦,刘邦虽然野战稍差,但防御能力尚在,又兼主力尚存,固守不成问题。而这一念之差的选择,注定了项羽命运无法逆转。

固陵之战时,项羽虽然依旧拥兵十多万,但此时楚军粮草供应不上,周围的彭越、英布也早已投靠刘邦,侧翼失去庇护。固陵之战得胜,固然有楚军作战勇猛的缘故,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韩信、彭越、英布3人对刘邦的封赏不满,故意按兵不动以要挟刘邦,以刘邦的政治智慧,势必会大力笼络3人,换取3人前来增援。一旦如此,滞留在固陵地区的楚军,就会陷入刘邦的全面包围中。而这些,恰是项羽没考虑到的。

果然如此,固陵之战后,韩信从山东南下,占领苏北地区,彭越与刘邦会师,同项羽对峙,英布从淮北出发,占领寿春,项羽部将周殷反叛,北上进击项羽。同时,20万新整编的关中军也增援刘邦,新建立的汉帝国,战争机器隆隆开动,项羽的10万大军,转瞬间陷入了东南西北全面包围之中。固陵之战,项羽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却换来了永远的失败。

到了公元前202年十一月,汉军合围项羽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70万人。重围之下,楚军再次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左冲右突,终于突围到了垓下地区。但此时,项羽位于长江以北的领土已经全部沦陷。唯一的希望,就是能突围回江东五郡,但从当时看,已经基本不可能了。

基本不可能,却还是有可能。此时项羽军队的战斗力仍在,而且,项羽部下的骑兵,是此时中国除了匈奴之外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如果能够集中优势骑兵冲杀出去,采取分段掩护的方式,还是有希望成功突围的。当然这么做的损失,也是极其惨重的。

项羽却选择了另外的方式,即使到了这样的绝地下,他依然相信自己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绝路之下,他选择的方式是与汉军决战,即集中精锐部队,主动向汉军发起反扑,争取打垮汉军。如果他的对手是章邯,也许还有些希望,不幸的是,此时他的对手,是“点兵多多益善”的韩信。面对项羽最后的反扑,韩信采取了“十面埋伏”的办法,就是先假装退却,诱引项羽进攻,再四面出击,将项羽的军队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他的方略奏效了。绝境下的楚军左突右杀,却始终无法突破汉军的铁壁合围。项羽“破釜沉舟”的结果,就是他最后的10万大军,被汉军消灭4万多人,俘虏2万多人。当然汉军也损失惨重。反扑失败后,项羽率两万残兵苦守垓下,这时候营地周围“四面楚歌”,悲怆的楚歌声中,多年以来意志顽强,战斗力凶悍的楚军,自信心终于被击垮了:家乡已被汉军占领,坚守又有何意义呢?

信心垮塌的结果,就是部队的彻底垮塌。在汉军的总攻下,项羽的爱妾虞姬愤然自刎,悲愤交加的项羽,率800骑兵突围到了乌江,此时身边只剩下20多人。汉军追兵迫近,绝望的项羽,最终拒绝了船夫载他过江东的好意。在乌江边挥剑自尽,演完了人生最后的绝唱。

“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也许并不知道,他拒绝过江的那一刻,也意味着他拒绝了人生里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

垓下之战,汉军十面埋伏,威风八面,但其实也只剩下一口气了。常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严重,人口锐减。无论垓下之战结果如何,汉军其实也没有多少底气打下去了。何况尚在项羽之手的江东五郡,受战争破坏不大,如果项羽不死,即使不能打回北方,以他为旗帜割据江东自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这样一来,中国的分裂,也许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但是从项羽本人看,做出这样的选择,于他性格而言是再正常不过了。比起刘邦的狡诈,项羽是一个快意恩仇的人,做事讲究直来直去,比如和宋义有分歧,说杀就杀,怀疑秦国降兵不听话,说坑就坑,哪个诸侯看不顺眼,说打谁就打谁。这是一个从来不弯腰的人。但这样的性格,做朋友可以,争天下却不可,争天下,讲的是能屈能伸,要会妥协,会求全,会忍辱负重。这偏偏是项羽最反感的。随兴所至的结果,就是一次次战略误判,直到最后的灭亡。楚汉相争的结果,不是刘邦幸运,而是性格决定命运。